[实用新型]一种杉木人工林集水区坡度测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81747.1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26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叶绍明;王晟强;张钱春;李远发;王宏翔;李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9/00 | 分类号: | G01C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李鹏 |
地址: | 530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杉木 人工林 集水区 坡度 测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杉木人工林集水区坡度测定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两端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外表面之间共同设置有刻度尺,且刻度尺为相互对称的两个,两个所述刻度尺的外表面共同贯穿设置有第一固定杆。本实用新型中,刻度指针能够指向刻度尺上面的刻度值,从而便于人们进行观察到现有位置的坡度,从而进行测定,随着底座的移动,地面与底座形成的角度不同,使铅锤能够通过吊线与刻度尺之间形成的角度一直进行变化,从而能够便于人们随时随地的对人工林的集水区坡度进行测定,结构简单,便于测定,提高工作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林集水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杉木人工林集水区坡度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林指通过人工措施形成的森林。人工林的经营目的明确,树种选择、空间配置及其他造林技术措施都是按照人们的要求来安排的。其主要特点是:所用种苗或其他繁殖材料是经过人为选择和培育的,遗传品质良好,适应性强;树木个体一般是同龄的,在林地上分布均匀;用较少数量的树木个体形成森林,群体结构均匀合理;树木个体生长整齐,能及时地、划一地进入郁闭状态;郁闭成林后个体分化程度相对较小,林木生长竞争比较激烈;林地从造林之初就处于人为控制下,能适应林木生长的需要;
现涉及一种杉木人工林集水区坡度测定装置,由于人工林的地面需要通过设置集水区对树木进行浇灌,才能使树木更好的成长,而集水区在建造的时候需要对其坡度进行测定,所以需要一种坡度测定装置,现有的测定装置在人工林地区不便携带移动,同时不能进行随时随地的进行测定,从而有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杉木人工林集水区坡度测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杉木人工林集水区坡度测定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两端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外表面之间共同设置有刻度尺,且刻度尺为相互对称的两个,两个所述刻度尺的外表面共同贯穿设置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直角架,所述直角架的两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弧形板,且弧形板位于两个刻度尺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外表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吊线,所述吊线远离第一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铅锤,所述铅锤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刻度指针,且刻度指针为两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弧形板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滑块,且吊线与滑块贯穿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弧形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开口,且吊线通过开口与弧形板贯穿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轮轴,所述轮轴的两端转动连接有滚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座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两个所述刻度尺的一侧外表面均设置有刻度值,且刻度指针与刻度值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817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