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射频消融双极电极的控制手柄及射频消融双极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82225.3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32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林敏;陈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司迈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14 | 分类号: | A61B18/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卢泽明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唐家湾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频 消融 电极 控制 手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射频消融双极电极的控制手柄及射频消融双极电极,该控制手柄包括定手柄和滑动手柄,滑动手柄可前后反复滑动地安装在定手柄上,且滑动手柄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呈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一手指扣持位和第二手指扣持位,而且定手柄位于滑动手柄的后方设有第三手指扣持位。这样,该控制手柄可以在抓握方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旋转180°,抓握稳定、舒适,同时捏合滑动手柄滑动时作用力与滑动手柄滑动方向保持同一直线,顺畅、省力,有利于脊椎微创手术中的操作;而且射频消融双极电极通过采用第一手指扣持位和第二手指扣持位分别与第一电极头和第二电极头位于同一侧的结构,使医生在手术过程清楚知道电极头朝向,使用操作更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射频消融双极电极的控制手柄以及用于脊椎微创手术中的射频消融双极电极。
背景技术
手术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方式,外科医生应以最小的组织伤害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为努力目标。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意味着在一定医疗风险下避免大切口,采用微小切口或穿刺通道,运用特殊的器械和装置,在影像仪器监视下或导航技术引导下,从正常的解剖结构到达病变处,使用各种微型的手动或电动器械和器材,在可视条件下完成整个手术过程,以达到比传统或标准的脊柱手术切口小、组织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精确度高、效果肯定、术后功能恢复快为目的。“脊柱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要比“腔镜外科”、“内镜外科”(endoscopy surgery)、“小切口外科”(smaU incision surgery)和“显微外科”(mlcrosurgery)更为广泛。
目前,微创脊柱外科技术主要包含以下三种技术:
(1)脊柱显微外科技术。运用手术显微镜或高倍放大镜,放大手术视野进行手术操作,通过尽可能小的皮肤切口施行“钥匙孔手术”,使脊柱外科手术以最小的医源性损伤实施最有效的治疗。包括颈前路手术显微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后路腰椎间盘显微外科摘除手术(正中入路、外侧入路、孔外入路)等。
(2)内窥镜辅助下脊柱外科技术。通过若干个皮肤通道或微小切口到达脊柱,利用光导纤维成像技术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内窥镜辅助脊柱外科技术可分为胸、腹腔镜辅助下和显微内窥镜辅助下脊柱外科手术。
(3)经皮穿刺脊柱外科技术又称椎间孔镜微创手术。经皮穿刺或微小切口,运用特殊器械和装置,施行脊柱微创手术,是一套完善和成熟的技术,由著名的德国脊柱外科医生Thomas Hoogland等人在实施超过千例成功的手术后开始向全世界推广,是目前全世界最先进、最微创的手术,是广大患者的福音,术后马上缓解疼痛,马上下地行走,甚至当天出院等特点,可以为融合手术提供阶梯治疗的过渡。
我国脊柱外科技术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我国先后出现显微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手术、经皮穿刺C02激光髓核汽化术、经皮穿刺髓核化学溶解术等。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已经在我国迅猛发展,但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开展不平衡,三级医院开展此技术不多,而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开展此项技术的比例远远超过三级医院。不少开展此项技术的单位或个人没有经过严格培训,没有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贸然开展此项技术,结果导致并发症发生率过高,带来严重的后果,引起医患间纠纷。因此,开展微创脊柱外科技术,要符合“医德仁术”的医学伦理,得到社会赞成,将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水平,带来良好的医疗市场,取得丰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且,申请人发现:目前市面上的脊椎微创手术的射频消融电极在手术过程操作手柄握持旋转180°后调整电极刀头的工作角度时,捏合手柄往往比较困难,需要变换手柄的握持方式,使用极不方便;而且在手术过程医生无法清楚知道电极头的朝向,难以控制脊椎微创手术的精准度,从而增加了手术难度,十分不便。
另外,这些现有的脊椎微创手术的射频消融电极的电极刀头体积一般在4.6~5.0mm3(直径为1.8mm以上),体积较大,手术的切口或穿刺通道依然较大,大大增加了手术操作难度,进而影响消融效率和效果,加大了手术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司迈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司迈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822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佩戴于人体穴位的调温装置
- 下一篇:一种模具装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