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RFID的汽车防盗安全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83445.8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56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于洪涛;王祖良;曹闯乐;王少飞;马可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京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R25/102 | 分类号: | B60R25/102;G06K7/1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123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rfid 汽车 防盗 安全 报警装置 | ||
一种基于RFID的汽车防盗安全报警装置,包含RFID模块,RFID模块通过节点MCU和车内的处理器模块连接,车内的处理器模块通过GSM无线通信模块、GSM网络基站和手机客户端进行通信;处理器模块和电源电路连接,处理器模块和汽车控制电路、LCD显示模块连接;所述的RFID模块由射频卡和读卡器组成,射频卡的输出和读卡器的输入连接,读卡器的输出通过节点MCU和车内的处理器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结合RFID和GSM技术,可实现远程报警,运用实用电路模块,很好的克服了中低档产品的缺点,并利用已有通信网络,将功能向高端产品拓展,具有较好的性价比和发展潜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防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汽车防盗安全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汽车盗窃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为解决汽车失窃问题,汽车防盗报警系统发展迅速,种类繁多,但现有中低档产品一般存在如下缺点:有误报警现象;报警范围小;对被盗车辆不能跟踪定位等;而高档的GPS卫星定位汽车防盗系统,其报警范围大且定位准确,但系统成本和使用费用过高,目前尚无法在私有车中广泛使用。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较之普通的磁卡和IC卡,RFID技术解决了无源和免接触两大难题,具有使用方便,数据交换速度快、便于维护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射频卡在全国有唯一的识别号(ID),可保证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识别驾驶者,帮助警察识别、追踪被盗抢车辆。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是目前移动通信体制中较为成熟、应用广泛的一种系统,能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目前还没有将RFID技术和GSM技术结合起来用于汽车防盗的文献公开。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的汽车防盗安全报警装置,结合RFID和GSM技术,可实现远程报警,运用实用电路模块,很好的克服了中低档产品的缺点,并利用已有通信网络,将功能向高端产品拓展,具有较好的性价比和发展潜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RFID的汽车防盗安全报警装置,包含RFID模块,RFID 模块通过节点MCU和车内的处理器模块连接,车内的处理器模块通过 GSM无线通信模块、GSM网络基站和手机客户端进行通信;处理器模块和电源电路连接,处理器模块和汽车控制电路、LCD显示模块连接;
所述的RFID模块由射频卡和读卡器组成,射频卡的输出和读卡器的输入连接,读卡器的输出通过节点MCU和车内的处理器模块连接。
所述的处理器模块采用STM32F103单片机,预留设备连接的端口。
所述的RFID模块采用的是MIFARE522模块,其硬件电路包含主控芯片和MF RC522芯片,使用27.12MHz的外部晶振,经过内部二分频得到13.56MHz频段。
所述的LCD显示模块采用的是LCD1602芯片,工作电压为3.3V或 5V。
所述的电源电路采用LM7805三端稳压器芯片,将12V电压降到5V,其有一系列固定的电压输出,内部还有过流、过热保护电路。
所述的节点MCU与RFID模块的MF RC522模块通过UART接口通信。
所述的GSM无线通信模块选用的是GSM模块TC35i,能完成异常情况下向预存号码的短信报警,GSM无线通信模块有AT命令集接口,通过发送AT命令来控制模块;GSM无线通信模块通过40脚的ZIF连接器实现电源连接、指令、数据、语音信号及控制信号的双向传输。
所述的处理器模块使用STM32嵌入式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京学院,未经西京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834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