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设计屋面拼装式防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86265.5 | 申请日: | 2020-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56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洋;张敏玲;杨凯;李东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仁化县建筑设计室 |
主分类号: | E04D3/00 | 分类号: | E04D3/00;E04D3/361;E04D13/04;E03B3/02;F24F5/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三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4 | 代理人: | 刘冰 |
地址: | 512000 广东省韶***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设计 屋面 拼装 防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面防水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建筑设计屋面拼装式防水结构,包括防水板,防水板的正面开设有八个均匀分布的连接凹槽,八个所述连接凹槽内均插接有导流块,所述导流块的顶面开设有导流槽,所述防水板正面的中央开设有凹槽,所述防水板正面的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米字连接板,所述米字连接板的顶面开设有凹槽,通过设置的导流块与连接凹槽相插接,当导流块或导流槽出现损坏时,便于对导流块进行更换,从而保证防水板导流性能的完好,通过设置的米字连接板、延长槽以及导流槽,使得雨水能够快速地从防水板流入屋面的落水管中,减小了雨水对防水板造成侵蚀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防水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面防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设计屋面拼装式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设计中,为了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需要对建筑物的屋面以及建筑物的外部进行防水处理。现有的屋面防水处理通常是铺设多层材料达到屋面防水的目的,施工时较为麻烦,并且对施工工艺要求较高。现有的屋面防水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损坏后并不便于维修与更换,这会影响到整栋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并且现有的屋面防水结构在使用时,雨水在防水结构表面自由流动,这会延长雨水与防水结构的接触时间,从而加重了雨水对防水结构的侵蚀,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防水结构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设计屋面拼装式防水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设计屋面拼装式防水结构,具备便于安装与维修,同时能够对雨水进行疏导,减小雨水对防水结构的侵蚀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防水结构不便于安装与维修,并且不能很好的对雨水进行疏导,会加重雨水对防水结构的侵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设计屋面拼装式防水结构,包括防水板,防水板的正面开设有八个均匀分布的连接凹槽,八个所述连接凹槽内均插接有导流块,所述导流块的顶面开设有导流槽,所述防水板正面的中央开设有凹槽,所述防水板正面的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米字连接板,所述米字连接板的顶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导流槽与米字连接板的凹槽相对应,所述防水板正面的外沿开设有八个延长槽,所述延长槽与导流槽相对应,通过设置的导流块与连接凹槽相插接,当导流块或导流槽出现损坏时,便于对导流块进行更换,从而保证防水板导流性能的完好,通过设置的米字连接板、延长槽以及导流槽,使得雨水能够快速地从防水板流入屋面的落水管中,减小了雨水对防水板造成侵蚀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防水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设计屋面拼装式防水结构,其中防水板左侧的后端和顶面的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四个梯形卡合块,所述防水板右侧的后端和底面的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合板,两个所述卡合板远离防水板的一侧均开设有四个梯形卡合槽,所述梯形卡合块与梯形卡合槽相适配,通过设置的梯形卡合块和梯形卡合槽,能够增强防水板之间的连接,防止防水板在使用时发生分离影响正常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设计屋面拼装式防水结构,其中防水板右侧卡合板的正面粘接有防潮板,所述防潮板正面的中央开设有横向贯穿防潮板的一字连接槽,所述防潮板正面的下端开设有X形连接槽,所述一字连接槽和X形连接槽均与延长槽相对应,通过设置的防潮板,能够对卡合板进行遮挡,从而对梯形卡合块和梯形卡合槽进行遮挡,防止梯形卡合块和梯形卡合槽受到外界侵蚀而产生分离,从而避免对防水板的正常使用产生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设计屋面拼装式防水结构,其中米字连接板顶面凹槽的中央开设有竖直贯穿米字连接板以及防水板凹槽的集水孔,所述集水孔内壁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尘网,通过设置的集水孔,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搭配存水槽使用,当气温较高时,存水槽内的积水在蒸发过程中能够对防水板进行降温,从而对屋面进行降温。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设计屋面拼装式防水结构,其中防水板内部的下端开设有存水槽,所述存水槽内壁顶面的中央与集水孔相贯穿,通过设置的存水槽,能够对雨水进行储存,便于高温时对防水板以及屋面进行降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仁化县建筑设计室,未经仁化县建筑设计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862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膜曝光系统
- 下一篇:一种塑料制品加工用废料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