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实现水平减震的轨道交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90370.6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054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蒋宗全;曹玉新;孟庆明;王成;任国庆;温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12/04 | 分类号: | B61B12/04;F16F15/04;F16F15/06;F16F15/0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水平 减震 轨道交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能实现水平减震的轨道交通装置,包括轿厢,所述轿厢的顶部活动安装有两个连接杆,两个连接杆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有固定安装在轿厢顶部的U型杆,所述U型杆的两端位置上均滑动套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顶部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连接杆的两侧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一直杆和第二直杆的一端,且第一直杆和第二直杆的另一端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转轴上,所述U型杆靠近连接杆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水平方向的减震程度较低,仍存在较大的水平方向的震动的缺点,利用活塞和滑套等实现水平方向的充分减震效果,减震效果更加明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实现水平减震的轨道交通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悬挂式轿厢中,机车与轿厢之间采用非刚性连接,通常会使得轿厢可以相对于机车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相对运动,在机车加/ 减速、制动、环境风、运行风阻等因素的影响下,悬挂式轿厢的受力情况通常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变化较大,从而很容易在行驶的过程中发生明显的倾斜、晃动或抖动,导致乘客在乘坐过程中颠簸感较明显、乘坐体验差;尽管在轿厢设置竖直减震机构,能在竖直方向上对轿厢进行减震,但不能解决轿厢在水平方向上的晃动(如倾斜等)或抖动问题,且现有技术中,通常是考虑如何在竖直方向对悬挂式轿厢进行更好的减震,而未考虑在水平方向进行减震的问题。
申请号为201921009466.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能实现水平减震的轨道交通装置,包括机车和悬挂于机车下方的轿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在水平方向对轿厢进行减震的水平减震机构,所述水平减震机构设置于机车与轿厢之间。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轨道交通装置,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对轿厢进行减震,既可以有效减弱或消除轿厢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大幅度的晃动或抖动,又可以防止因轿厢的晃动或抖动导致机车发生晃动、抖动、甚至共振等问题,有利于提高安全性;还可以在竖直方向对轿厢进行减震,有利于机车运行更平稳、更安全,有利于轿厢更舒适。
但是该专利涉及的一种能实现水平减震的轨道交通装置的水平减震效果不太明显,仍存在较大的水平方向的震动,需要进一步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水平方向的减震程度较低,仍存在较大的水平方向的震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能实现水平减震的轨道交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实现水平减震的轨道交通装置,包括轿厢,所述轿厢的顶部活动安装有两个连接杆,两个连接杆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有固定安装在轿厢顶部的U型杆,所述U型杆的两端位置上均滑动套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顶部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连接杆的两侧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一直杆和第二直杆的一端,且第一直杆和第二直杆的另一端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转轴上,所述U型杆靠近连接杆的一侧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活塞缸,两个活塞缸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小孔。
优选的,所述活塞缸内部活动安装有活塞,且活塞靠近第一小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横杆的一端,横杆的另一端贯穿第一小孔并固定安装在连接杆上。
优选的,同一个U型杆上的两个滑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有套接在U型杆上的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套上,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U型杆上。
优选的,两个活塞缸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小孔,且凹槽远离连接杆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三小孔,第二小孔与第三小孔相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活塞缸内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塞上,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塞缸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一种能实现水平减震的轨道交通装置通过开设有滑套、第一直杆、第二直杆、转轴以及第一弹簧实现滑套挤压下第一弹簧反作用力的减震;通过活塞缸、第一小孔、第二小孔、第三小孔、横杆、活塞以及第二弹簧能够实现水平方向的活塞减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铁路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铁路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903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