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物外加剂的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90901.1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26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李镓睿;周颖文;肖洋;张叶高;郑伟;吴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凝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1/00 | 分类号: | B01F11/00;B01F7/18;B01F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开发区谷苑路***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物 外加 混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物外加剂的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筒、置于混合筒下端开口处的导料筒、置于导料筒下端的出料筒、置于导料筒外侧的支撑结构、置于混合筒上端一侧的进料结构、置于混合筒上端另一侧的进液结构、置于混合筒顶端开口处的盖体、一端置于盖体外侧另一端穿过盖体且置于混合筒内的混合结构,混合结构包括动力结构、置于动力结构输出端的连接杆、置于连接杆远离动力结构一端的混合器,混合器为空心的倒圆锥型结构,混合器上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对于外加剂能达到很好的混合效果,使得外加剂的整个混合效果更佳,保证该外加剂的性能,有利于后续加入混凝土或者其他材料中更好的提升性能;混合均匀,不易出现结块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加剂混合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矿物外加剂的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矿物外加剂是生产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之一,也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措施。当前广泛使用的矿物外加剂有磨细矿渣、磨细粉煤灰、磨细天然沸石、硅灰及其复合物,前三种美国、日本、英国等都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标准,磨细天然沸石尚未见到国外标准,但我国已经有行业标准。本标准在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结合我国矿物外加剂的生产和使用情况,按矿物外加剂的物化和胶砂性能将其分等级。活性指数检验采用我国与国际接轨的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其他检验采用我国现行的试验方法标准。
现有的混合装置的混合结构不能很好的混合外加剂,使得物料易结块,混合不均匀,从而不利于后续的混凝土的性能的提升,影响工作;进料结构不分液体和固定,不利于同时进料且现有的混合装置中的进料结构不能均匀的进料,同样容易引起物料结块,使用效果很差,功能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物外加剂的混合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混合装置的混合结构不能很好的混合外加剂,使得物料易结块,混合不均匀,从而不利于后续的混凝土的性能的提升,影响工作;进料结构不分液体和固定,不利于同时进料且现有的混合装置中的进料结构不能均匀的进料,同样容易引起物料结块,使用效果很差,功能受到限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矿物外加剂的混合装置,该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筒、置于所述混合筒下端开口处且与所述混合筒为一整体结构的导料筒、置于所述导料筒下端的出料筒、置于所述导料筒外侧的支撑结构、置于所述混合筒上端一侧的进料结构、置于所述混合筒上端另一侧的进液结构、置于所述混合筒顶端开口处的盖体、一端置于所述盖体外侧另一端穿过所述盖体且置于所述混合筒内的混合结构,所述混合结构包括动力结构、置于所述动力结构输出端的连接杆、置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动力结构一端的混合器,所述混合器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混合器为空心的倒圆锥型结构,所述混合器上设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导料筒为倒圆锥形结构,所述混合器与所述导料筒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动力结构包括驱动电机、置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的驱动轴和置于所述驱动轴远离所述驱动电机一端且与所述驱动轴固定连接的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驱动电机置于所述盖体外侧,所述驱动轴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穿过所述盖体与所述直线电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盖体内侧设有放置室,所述直线电机置于所述放置室内且与所述放置室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置于所述支撑杆一端的万向轮,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万向轮的一端与所述导料筒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进料结构包括进料壳体、进料口以及出料口,进料壳体的一端与所述进料口连接,进料壳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料口连接,所述进料口的开口向上,所述出料口的开口向下设置,所述进料壳体为圆柱体结构,进料壳体中设有可转动的螺杆,螺杆通过电机驱动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凝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凝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909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