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飞机结构件缝外密封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94539.5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55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徐铎;刘俊兴;杨海燕;许伟林;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13/02 | 分类号: | B05C13/02 |
代理公司: | 贵州国防工业专利中心 52001 | 代理人: | 陆斌 |
地址: | 723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结构件 密封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产品的结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飞机结构件缝外密封工装,本实用新型工装使结构件缝外密封变得十分简单高效,简化了手工画线、粘贴压敏胶带、密封胶手工整形、去除压敏胶带一系列繁杂的工序,避免了密封胶手工整形质量不稳定,缝外密封尺寸不能一次达到设计要求,造成多次返工,用户满意度差等问题。可提高缝外密封效率,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极大地缩短缝外密封装配周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产品的结构技术领域,是一种飞机结构件缝外密封工装,用于飞机装配阶段结构件的缝外密封。
背景技术
飞机结构件贴合面边缘需要进行缝外密封,以保证其结构密封性。传统缝外密封方法为:装配完的结构件待缝外密封部位清洗→画密封胶宽度尺寸线→按宽度尺寸线在缝外密封区域外粘贴压敏胶带→用注胶枪进行缝外密封→密封胶整形→密封胶硫化→去除压敏胶带。
传统缝外密封需通过粘贴压敏胶带控制缝外密封胶的宽度,高度及外形无法控制。缝外密封后又需要进行密封胶的手工整形,硫化后再去除压敏胶带。该方法的缺点是涂胶效率低下、工序繁杂、缝外密封后密封胶尺寸不能一次达到密封技术条件的要求,造成多次返工,用户满意度差。
所以传统缝外密封方法不能满足飞机装配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为了保证高质量、高效率的进行飞机结构件的缝外密封发明了这套飞机结构件缝外密封工装。此工装使用简便,既大大提高了缝外密封效率,又能确保了缝外密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设计提供了一种飞机结构件缝外密封工装,其目的是采用工装解决原有缝外密封存在的问题,以避免传统缝外密封方法造成的效率低下,缝外密封尺寸不能一次达到设计要求,造成多次返工,用户满意度差等缺点,提高缝外密封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技术方案
一种飞机结构件缝外密封工装,该缝外密封工装1a为长方形,顶部设有注胶孔1b,注胶孔1b下端形成密封胶存储区1f,密封胶存储区1f沿涂覆方向设有密封胶挤压区1d,所述密封胶挤压1d的末端设有密封胶整形区。
还包括观察孔1e,所述观察孔1e设置在缝外密封工装1a上远离密封胶整形区的一端,并与注胶孔1b在同一直线上。所述观察孔为通孔1e,便于注胶完成后清洗。
还包括长桁立边限位面1c,所述长桁立边限位面1c设置在缝外密封工装1a侧面,用于确定缝外密封工装与长桁的位置。
所述密封胶整形区的宽度为6.35-6.5mm。
所述密封胶整形区形状应满足符合密封技术条件要求的密封胶尺寸。
该缝外密封工装1a上与长桁底边接触面设有铆钉墩头通过区1h。
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飞机结构件缝外密封的方法,优点是使结构件缝外密封变得十分方便,简化了手工画线、粘贴压敏胶带、密封胶手工整形、去除压敏胶带一系列繁杂的工序,避免了密封胶手工整形质量不稳定,不能一次达到密封技术条件要求的问题,满足了缝外密封胶高度、宽度、外形的尺寸要求。可提高缝外密封效率,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极大地缩短缝外密封装配周期。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包括4张附图,附图及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装的等轴视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工装的工装正视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工装的工装剖视图A-A;
图2c为本实用新型工装的工装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装使用时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装使用时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945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清洁工具套件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自动启动灭火器的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