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进料润滑油调和釜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97404.4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517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肖东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陆海利达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24 | 分类号: | B01F7/24;C10M177/00;B01F15/02 |
代理公司: | 青岛合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64 | 代理人: | 孙萌萌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高新区华贯***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进料 润滑油 调和 | ||
连续进料润滑油调和釜,包括调和釜本体、隔板和搅拌棒,所述调和釜本体设有上端盖、基础油入口管、调和润滑油出口管,所述隔板套装在调和釜本体内部,将调和釜本体内部分为基础油混合区和调和区,所述隔板内壁设有固定旋流叶片,所述搅拌棒设于隔板内,搅拌棒上部穿出上端盖与减速电机相连,混合效率高,可以实现连续进料,不再需要封闭的长时间搅拌,混合效果较好,经济性较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润滑油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进料润滑油调和釜。
背景技术
润滑油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调和釜,传统调和釜具有如下缺点,首先是由于基础油粘度大,因此搅拌过程需耗费电能用于搅拌桨做功,能耗较大,经济性差;其次,由于釜内空间较大,传统调和釜中易在釜壁边缘形成死区,无法搅拌、清理;最后,添加剂过于集中,且与基础油混合效率低,需长时间搅拌才能达到混合均匀目的,工作效率慢。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领域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进料润滑油调和釜,包括调和釜本体、隔板和搅拌棒,所述调和釜本体设有上端盖、基础油入口管、调和润滑油出口管,所述隔板套装在调和釜本体内部,将调和釜本体内部分为基础油混合区和调和区,所述隔板内壁设有固定旋流叶片,所述搅拌棒设于隔板内,搅拌棒上部穿出上端盖与减速电机相连。
所述调和釜本体、隔板均为圆柱状。
所述基础油入口管安装在调和釜本体圆周釜壁所设的安装孔上,所述调和釜本体底部的釜底呈外凸的圆弧形或U形,所述调和润滑油出口管安装在釜底正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基础油入口管安装在调和釜本体圆周釜壁下部所设的圆形安装孔上,所述安装孔与基础油入口管的数量根据基础油料的种类多少,可以设置多个。
基础油入口管设置为切向,以促进多种润滑油基础油的均匀混合。
所述搅拌棒与上端盖间密封连接。
所述搅拌棒为中空搅拌棒,搅拌棒设置有添加剂料孔,所述添加剂料孔设有两列以上。
所述搅拌棒下端设置搅拌桨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其有益效果在于,混合效率高,可以实现连续进料,不再需要封闭的长时间搅拌,混合效果较好,经济性较强,设置隔板形成基础油混合区和调和区双混合区,基础润滑油在基础油混合区进行初步混合后,溢入调和区,避免了死区的产生,调和区空间小,且设有固定旋流叶片形成旋流,流速快,从而实现高效搅拌,搅拌桨叶阻力小,从而降低减速电机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基础油混合区和调和区示意图;
图3是调和釜本体主视图;
图4是搅拌棒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
1.调和釜本体;2.隔板;3.搅拌棒;4.基础油入口管;5.调和润滑油出口管;6.基础油混合区;7.调和区;8.固定旋流叶片;9.添加剂料孔;10.搅拌桨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一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的连续进料润滑油调和釜,包括调和釜本体1、隔板2和搅拌棒3,所述调和釜本体1有上端盖、基础油入口管4、调和润滑油出口管5,所述隔板2套装在调和釜本体1内部,将调和釜本体1内部分为基础油混合区6和调和区7,所述隔板内壁设有固定旋流叶片8,所述搅拌棒3设于隔板2内,搅拌棒3上部穿出上端盖与减速电机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陆海利达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陆海利达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974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