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并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的内窥显微物镜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98201.7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15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杜凯;王金玉;李俊;尹韶云;熊亮;王浩;邹钱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21/02;G02B2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王美兰 |
地址: | 40071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并行 光学 相干 层析 成像 系统 显微 物镜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并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的内窥显微物镜,包括八片透镜,从物端到像端依次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其中,所述第六透镜与所述第八透镜为负光焦度,其余透镜均为正光焦度。该内窥显微物镜,通过设置8个不同的类型、不同位置的透镜,得到具有高分辨率限位成像且透镜直径即孔径小的内窥显微物镜,适用于临床采集的图像信息的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窥显微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并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的内窥显微物镜。
背景技术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时常需要采用内窥镜设备,该设备可以将探头通过人体自然孔道送到指定部位并将采集的图像信息传输到体外供医生诊断;但这些设备只能提供组织表层图像信息而且放大倍数有限,为了进一步确诊往往还需要将活检钳通过内窥镜上的工作孔道获取组织标本,这不仅会给病人带来痛苦,增加病灶扩散的风险而且还需要长时间等待病理检测结果,诊疗效率低下。
基于上述问题人们提出了内窥显微镜系统,包括基于传统光学的内窥显微镜、基于激光共聚焦的内窥显微镜,基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的内窥显微镜。这些系统的共同特点都是将带有传像光纤束的微型显微物镜通过传统内窥镜的工作钳道到达病灶,微型显微物镜将组织放大成像于传像光纤束端面并经传像光纤束传导到体外的摄像头,实现对病灶的内窥显微成像。
传统内窥镜的工作钳道十分狭小,其直径在1.2mm-4.2mm间,要让显微物镜顺利通过工作钳道其外径必然很小,由于显微呈现的分辨率与孔径呈正相关,现有的内窥显微物镜,一般为了满足物方大数值孔径要求,会牺牲一定的分辨率;或是为了分辨率,牺牲物镜的灵活性,比如在专利文件“CN200510029661.8”中,在面与透镜之间加了折射率匹配液,这会给镜头的装配,维护带来很大的障碍;因此,如何实现高分辨率显微成像的同时还须满足物方大数值孔径要求,是内窥显微成像技术领域的挑战与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并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的内窥显微物镜,能减少内窥显微物镜的透镜直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并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的内窥显微物镜,包括八片透镜,从物端到像端依次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其中,
所述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间距为3mm-5mm,且中间设置有一光澜;
所述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间距为1.5mm-3mm;其他相邻两个透镜间的间距为0.05mm-0.3mm;
所述第六透镜与所述第八透镜为负光焦度,其余透镜均为正光焦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平面,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以及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也为凸面;
所述第七透镜与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进一步地,物面距离第一透镜60μ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为1.23mm,厚度为 0.4mm,材料折射率为1.514。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为0.99mm,像侧面曲率半径为0.95mm,材料折射率为1.83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为5.42mm,像侧面曲率半径为1.82mm,材料折射率为1.8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982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收集废边的发泡板切割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v型选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