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把手的锁扣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04675.8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85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曾英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昌行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1/02 | 分类号: | F16B1/02;G06F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李林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把手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把手的锁扣结构,把手表面上设有枢接于机盒上的轴部,把手一侧设有供扣持于机箱上的扣持部,把手另一侧延伸的握柄上结合有定位装置的基座,基座的穿孔一侧设有容置槽,容置槽开口朝内剖设有限位槽,容置槽内收纳有定位元件的头部,头部一侧面凸设有限位于限位槽内的限位体,头部一侧延伸有穿设于穿孔中的杆身及供挡止于机箱的板材上的止挡体,止挡体另一侧延伸有供定位于板材上的固定部,杆身上套设有固定于基座及止挡体间的弹性元件,当把手扣持于机箱上时,头部的限位体脱离至基座的限位槽外,连带弹性元件原先的扭转状态产生复位,进而使定位元件自动锁固于机盒上,使把手不会发生摇晃的情形,提升把手锁固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把手的锁扣结构,尤指把手的扣持部扣持于机箱上时,该头部的限位体脱离至基座的限位槽外,以连带弹性元件原先的扭转状态产生弹性复位,进而使定位元件的固定部自动锁固于机盒上,如此使把手不会发生摇晃、晃动的情形,以提升把手锁固的稳定性。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蓬勃发展,通过电脑技术带人们在生活、工作上的方便、舒适、快速等高效率的机能,因此电子科技、电脑系统等的应用功能愈来愈强、范围愈来愈广,除了一般的个人使用的电脑之外,通过中央处理系统进行集中管控作业者,如:工业电脑机房、大楼中央管控系统、自动化厂房作业系统之中央管控系统、影音视讯播放之中央处理管控系统等,都会通过集中管理的方式,同时连结复数的电脑主机、伺服器、作业转换系统等,利用层迭方式组装在大型机箱内部,形成上、下堆迭的机盒,而可由机箱的侧面将机盒向外抽拉、推移,进行各种电脑作业系统的组装或维修作业,也因为结合复数作业主机系统,而在各种电脑作业系统需要进行检测、更新程式等相关作业时,必须逐一将不同层的机盒抽拉出机箱外,才能方便进行检测或相关的维修作业,所以组装在机箱内的诸多层迭式的机盒,均设有简易的扣持结构,以可凭借此扣持结构来方便将机盒组装于机箱内,或从机箱内将机盒抽拉出来。
然而,目前所使用的扣持结构,请参阅图14、图15所示,现有机箱的活动把手A凭借锁合元件A1来锁设于被结合物B的柱体B1的内螺孔B11中,以供活动把手A利用被结合物B上的柱体B1来进行旋转、摆动,而通过活动把手A上的扣持件A2来达到锁扣的目的,但是,此种把手A在实际组装应用时,仍存在许多不便与缺失,如:活动把手A在推移至定位,并通过扣持件A2形成卡扣、定位后,该活动把手A并无法形成确实定位,只要稍受外力影响即相当容易松动、造成扣持件A2解扣,导致产生使用上的不便。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始设计出此种把手的锁扣结构的新型专利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把手的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及定位装置,其中:
该把手表面上设有枢接于预设机盒上的轴部,并于把手一侧设有供扣持于预设机箱上的扣持部,再于把手另一侧延伸有握柄;
该定位装置包括有结合于握柄上的基座,且该基座前、后二侧贯设有穿孔,并于穿孔一侧凹设有外径大于穿孔孔径的容置槽,且容置槽开口朝内剖设有限位槽,再于容置槽内收纳有定位元件的头部,而头部一侧面凸设有活动限位于限位槽内的限位体,且头部一侧延伸有一端穿设于穿孔中的杆身,并于杆身另一端设有一侧供挡止于预设机箱的板材上的止挡体,而止挡体另一侧延伸有供定位于预设板材上的固定部,再于杆身上套设有弹性元件,且弹性元件具有基部,并于基部二端设有固定于基座及止挡体上的定位部,当把手的扣持部未扣持于预设机箱上时,该定位元件的固定部未定位于预设板材上,且该弹性元件的基部呈扭转状态及未呈弹性压缩状态,而当把手的扣持部扣持于预设机箱上时,该定位元件的固定部定位于预设板材上,且该头部的限位体脱离于基座的限位槽,使弹性元件的基部呈未扭转状态及呈弹性压缩状态。
所述的把手的锁扣结构,其中:该把手的轴部具有纵向贯穿的轴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昌行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恒昌行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046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工程用降噪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发电机冷却器底座降噪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