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冲压模具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05059.4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256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刁俊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盛兴精密技术(惠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黄寿华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压 模具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组件,包括第一冲压模具和第二冲压模具,第一冲压模具包括第一上模板和第一下模板,第一上模板上开设有第一上定位孔,以及向下设置有第一模芯;第一模芯从第一上模板凸出形成第一冲压台,第一冲压台的高度比工件的目标成型凸台的高度大;第二冲压模具包括第二上模板和第二下模板,第二上模板上开设有第二上定位孔,以及向下设置有第二模芯;第二模芯从第二上模板凸出形成第二冲压台,第二冲压台的高度与工件的目标成型凸台的高度相同。该组件通过第一冲压模具和第二冲压模具分别对工件进行冲压,对工件进行校形,并通过优化模具的定位结构和冲压参数,使得冲压得到的工件,其结构稳定,平面度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钣金工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冲压模具组件。
背景技术
在通信产品和新能源电子产品的箱体零件中,通常需要冲压出凸台,并进而对凸台进行热浸锌、电镀锌、预涂层、烤漆和高亮等表面特征处理。
现有的凸条冲压一般采用一步成型的方法,该方法简便容易操作,但是由于零件材料在成型过程中处于相对自由的状态,而冲压凸台的同时,也对应有凹槽,在成型后容易出现零件变形和平面度不良的问题,而且不容易校形,这样会影响工件产品的后续装配。
公开号为CN110773647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用于钣金件压铆五金的软硬模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在软硬模模具中,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下侧固定安装有上软模板,所述下模座上侧固定安装有下软模板,所述上软模板上固定安装有上模冲头,所述下软模板上固定安装有与上模冲头相对应的下模冲头,所述上模冲头和下模冲头与钣金件压铆五金位置相适应,此外上模座下侧面和下模座上侧面均阵列有若干螺纹孔,所述上软模板通过紧固螺栓与上模座安装固定,所述下软模板通过紧固螺栓与下模座安装固定。这种模具结构的通用性好,但是冲压后的工件还是存在相应的变形可能。
因此,如何对现有的冲压模具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使定位准确且冲压出来的工件平面度高,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组件,通过第一冲压模具和第二冲压模具分别对工件进行冲压,对工件进行校形,并通过优化模具的定位结构和冲压参数,使得冲压得到的具有凸台的工件,其结构稳定,平面度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冲压模具组件,包括第一冲压模具和第二冲压模具,所述第一冲压模具包括第一上模板和第一下模板,所述第一上模板上开设有第一上定位孔,以及向下设置有第一模芯;所述第一模芯从第一上模板凸出形成第一冲压台,所述第一冲压台的高度比工件的目标成型凸台的高度大;所述第一下模板向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
所述第二冲压模具包括第二上模板和第二下模板,所述第二上模板上开设有第二上定位孔,以及向下设置有第二模芯;所述第二模芯从第二上模板凸出形成第二冲压台,所述第二冲压台的高度与工件的目标成型凸台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下模板向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柱。
在该冲压模具组件中,先由第一冲压模具对工件进行冲压处理,然后再由第二冲压模具进行后续的冲压处理,即凸条的回压,对工件进行校形,使结构稳定,不容易变形,而且平面度高。
具体是,工件先放入第一冲压模具中,由第一上模板对的第一冲压台位于第一下模板的工件进行冲压,放置过程中采用定位柱使冲压位置准确,而且第一冲压台的高度比工件的目标成型凸台的高度大,留有二次冲压的处理空间;之后再将工件放入第二冲压模具中,由于第二冲压模具与第一冲压模具的结构大致相同,只是在高度参数设置上存在差别,这样使得第二冲压模具与工件的形状相匹配,并更好地完成凸台的回压,达到校形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在所述第一冲压模具中,第一下模板开设有第一冲压槽,所述第一冲压槽与所述第一冲压台相互配合对工件进行首次冲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盛兴精密技术(惠州)有限公司,未经万盛兴精密技术(惠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050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ID效应抑制装置及光伏发电系统
- 下一篇:预制雨落管收水盆式散水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