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层建筑深基坑排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08302.8 | 申请日: | 202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15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博;白路;王龙;刘桃红;买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8 | 分类号: | E02D19/08;E02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25 | 代理人: | 田江飞 |
地址: | 710024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层建筑 基坑 排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高层建筑深基坑排水结构,包括地基,所述地基的上表面分别开设有小基坑和大基坑,所述小基坑和大基坑均呈矩形,所述小基坑的内前壁开设有第一引水槽,所述大基坑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引水槽,所述第一引水槽与第二引水槽相连通,所述第一引水槽与第二引水槽的内部均铺设有输水管,所述第一引水槽和第二引水槽的内部均设置有大粒径圆石层,所述大基坑的内底壁开设有集水坑。该高层建筑深基坑排水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引水槽与第二引水槽,能将小基坑与大基坑中的水引入集水坑中,通过设置大粒径圆石层与无纺布层,能防止输水管出现被其他杂物堵塞的现象,从而使整个深基坑排水机构具有防止输水管堵塞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深基坑排水技术领域,具体为高层建筑深基坑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
现有的深基坑在建造时,一般都是由若干个小基坑利用引水管将水引入大基坑中,然后再由大基坑利用引水管引入集水井中,最后由水泵与排水管排出基坑,但引水管在引水的过程中,无法过滤水中的杂质,容易造成引水管堵塞的现象,不利于深基坑的排水。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高层建筑深基坑排水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层建筑深基坑排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高层建筑深基坑排水结构,包括地基,所述地基的上表面分别开设有小基坑和大基坑,所述小基坑和大基坑均呈矩形,所述小基坑的内前壁开设有第一引水槽,所述大基坑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引水槽,所述第一引水槽与第二引水槽相连通,所述第一引水槽与第二引水槽的内部均铺设有输水管,所述第一引水槽和第二引水槽的内部均设置有大粒径圆石层,所述大基坑的内底壁开设有集水坑,所述集水坑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抽水管,所述地基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进水端与抽水管的出水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小基坑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小基坑均分为两组,两组所述小基坑以大基坑侧壁的中线为对称轴对称开设在地基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输水管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通水圆孔,所述输水管的材料为镀锌钢管。
优选的,所述大粒径圆石层的上表面与第一引水槽和第二引水槽的上表面平行,所述大粒径圆石层的上表面与第一引水槽和第二引水槽的上表面铺设有无纺布层。
优选的,所述大基坑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架杆,所述支架杆远离大基坑内侧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半环,所述固定半环的侧面转动连接用于固定抽水管的卡紧半环。
优选的,所述固定半环和卡紧半环的相对面开设有固定通孔,且该固定通孔的内壁插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母。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高层建筑深基坑排水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高层建筑深基坑排水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引水槽与第二引水槽,能将小基坑与大基坑中的水引入集水坑中,通过设置大粒径圆石层与无纺布层,能防止输水管出现被其他杂物堵塞的现象,从而使整个深基坑排水机构具有防止输水管堵塞的效果。
2.该高层建筑深基坑排水结构,通过设置抽水管与抽水泵,能将集水坑中的水抽出集水坑,通过设置固定半环、卡紧半环与固定螺栓,能将排水管固定在大基坑的侧壁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引水槽正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固定半环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083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蛋糕包装盒
- 下一篇:一种基于BIM的轨道机电设备后期运营维护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