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中药提取的出渣湿气排除装置以及中药提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10828.X | 申请日: | 202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02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石义豪;张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药集团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5/12 | 分类号: | F26B5/12;F26B25/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中药 提取 湿气 排除 装置 以及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提取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中药提取的出渣湿气排除装置,包括排风机,还包括用于将多个提取罐出渣口处的湿气引送至排气管道中的引流组件,所述引流组件,所述排气管道的出风口与所述排风机连通,且所述排气管道上还设有用于吸收厂房中的湿气的若干排风口。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引流组件将湿气引送至排气管道中,减轻了湿气的收集负担,一方面可以起到更好的排除效果,另一方面选择功率相对小些的排风机也能够达到有效的排除效果,降低了成本;通过设置密闭阀可以根据实际的提取罐的出渣情况选择性地开启侧吸罩,进一步节省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提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中药提取的出渣湿气排除装置以及中药提取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中药提取生产车间,提取罐在生产过程中,出渣时罐底会回产生大量湿热水汽,这些湿热水汽需要及时排除才能保证生产人员操作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现有技术中,出渣间湿热气体的控制方式,多采用排风机配合排风管道进行粗放式的排除湿气,但是由于提取罐出渣间空间较大,提取罐众多,房间和设备的整体排湿效果不理想,不能精准定点排湿。由于出渣间空间大,设备多,同时为了保证排湿效果,设计一般选用大功率的排风机进行持续的通排风。这种设计方式虽然可以起到排湿的效果,但是每年下来电费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值,运行成本极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中药提取的出渣湿气排除装置,通过设置引流组件将湿气从提取罐底出渣口引送至排气管道中,通过排风风机引至室外排放,一方面从提取罐罐底产生湿气的源头集中收集控制,降低了对房间的温湿度的恶劣影响,定点排湿效果更明显,另一方面选择相对于现有技术粗放的排风,本装置可以选用小功率排风机间歇排湿热气体,定点高效排风,降低车间能耗,第三,本装置将提取罐罐底设备排风和房间排风分开控制,一方面可以将提取罐底部扩散到房间的湿热气排出室外,改善出渣间的环境温度,另一方面,相对传统的出渣间和设备排风共用排风管道的设计,本设计还避免了排风气流的短路,提高了末端提取罐的排湿气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中药提取的出渣湿气排除装置,包括排风机,还包括用于将多个提取罐出渣口处的湿气引送至排气管道中的引流组件,所述引流组件,所述排气管道的出风口与所述排风机连通,且所述排气管道上还设有用于吸收厂房中的湿气的若干排风口。
进一步,所述排气管道包括沿各所述提取罐排布的方向布设的引流段以及敷设于厂房内的排气段,所述引流段和所述排气段贯通,所述引流组件与所述引流段连通,各所述排风口均设于所述排气段上。
进一步,所述引流组件包括与各所述提取罐一一对应配置的多个侧吸罩,每一所述侧吸罩均具有用于罩盖所述提取罐的出渣口的外罩,各所述侧吸罩与所述排气管道连通。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封堵各所述侧吸罩的多个密闭阀,各所述密闭阀与各所述侧吸罩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密闭阀封堵与其对应的所述侧吸罩。
进一步,各所述密闭阀均为电动密闭阀。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控制各所述电动密闭阀启停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具有接收所述提取罐的出渣指令的指令接收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药提取系统,包括多个提取罐,还包括上述的用于中药提取的出渣湿气排除装置,所述引流组件设于各所述提取罐的出渣口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引流组件将湿气从提取罐底出渣口引送至排气管道中,通过排风风机引至室外排放,一方面从提取罐罐底产生湿气的源头集中收集控制,降低了对房间的温湿度的恶劣影响,定点排湿效果更明显,另一方面选择相对于现有技术粗放的排风,本装置可以选用小功率排风机间歇排湿热气体,定点高效排风,降低车间能耗,第三,本装置将提取罐罐底设备排风和房间排风分开控制,一方面可以将提取罐底部扩散到房间的湿热气排出室外,改善出渣间的环境温度,另一方面,相对传统的出渣间和设备排风共用排风管道的设计,本设计还避免了排风气流的短路,提高了末端提取罐的排湿气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药集团联合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医药集团联合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108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