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式颅骨牵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15101.0 | 申请日: | 202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30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肖斌;陈柯宇;邓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北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66 | 分类号: | A61B17/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63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颅骨 牵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式颅骨牵引装置,所述滑块的中部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有骨针,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有贯穿筒体的刻度尺。该装置通过旋拧第二内螺纹套筒,使得第二螺纹杆带动第一臂杆进行张合动作,从而调整牵引弓的开合角度,并通过旋拧第一螺纹杆带动第二臂杆旋转,可以调整骨针的指向角度,方便根据不同病人颅骨尺寸进行调节,且结构稳定;骨针移动则带动滑块在滑槽内滑动,使得刻度尺跟随移动,可以通过刻度尺直观得知骨针插入深度,该装置结构稳定,易于调节,通过可拆卸设置的水准尺,可以方便人员了解骨针的水平受力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颅骨牵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式颅骨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颅骨牵引术是颈椎骨折早期治疗的必要措施,治疗时需要对颅骨加以持续牵引。
传统的颅骨牵引器的牵引力小,当颅骨被牵引时,颈椎的椎间隙逐渐增宽,牵引器所承受的拉力也在逐渐增大,因此有时会发生牵引器的钳合力量不够,牵引器开合角度不合适(每个人头的尺寸是不完全相同的)而滑脱的事故,还有可能因骨针进入颅骨内板引起硬膜外血肿(进入深度未知)。此外,较为传统的颅骨牵引器需要手术切开头皮,对颅骨钻孔将牵引器定位后再施加牵引力,牵引器安装麻烦,单人无法完成治疗操作,操作时间长,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故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式颅骨牵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式颅骨牵引装置,包括U型板体,所述U型板体的内部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外侧均固定有第一臂杆,所述第一臂杆的下部铰接有第二臂杆,所述第二臂杆的下部铰接有活动柱,所述第一臂杆的底端铰接有第一内螺纹套筒,所述第一内螺纹套筒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于活动柱的一端,所述第二臂杆的底端焊接有筒体,所述筒体内开设有滑槽,所述筒体内设有滑动连接于滑槽内的滑块,所述滑块的中部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有骨针,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有贯穿筒体的刻度尺。
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外侧开设有与滑槽相连通的通槽,所述筒体的外侧设有螺纹连接于滑块内的锁紧螺栓。
优选的:所述骨针的一端设有内六角沉头孔,所述筒体的外部一侧套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的内圈固定于筒体的外侧,所述筒体的外圈一侧通过螺钉固定有水准尺。
优选的:所述第一臂杆的顶部固定有把手,所述把手和U型板体的顶部均开设有牵引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臂杆的底部铰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有第二内螺纹套筒。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外侧分别固定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通过旋拧第二内螺纹套筒,使得第二螺纹杆带动第一臂杆进行张合动作,从而调整牵引弓的开合角度,并通过旋拧第一螺纹杆带动第二臂杆旋转,可以调整骨针的指向角度,方便根据不同病人颅骨尺寸进行调节,且结构稳定;骨针移动则带动滑块在滑槽内滑动,使得刻度尺跟随移动,可以通过刻度尺直观得知骨针插入深度,该装置结构稳定,易于调节,通过可拆卸设置的水准尺,可以方便人员了解骨针的水平受力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筒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内螺纹套筒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北医学院,未经川北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151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功能化硅胶材料生产用上料机储料仓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连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