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气三联供与含水层储能系统耦合供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18196.1 | 申请日: | 202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18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鑫南;程鹏;孟超;陈北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能建地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1/02 | 分类号: | F24D11/02;F24T1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2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 三联 含水层 系统 耦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气三联供与含水层储能系统耦合供能系统,包括三联供系统、负载系统和含水层储能系统:所述燃气三联供系统内的两个热水管分别通过两个联通管与含水层储能系统内的中介水循环管连通,所述燃气三联供系统还包括一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通过余热回管分别与两个联通管连通,所述联通管和余热回管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燃气三联供系统的输出端与负载系统的输入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中,该供能系统可以将燃气三联供系统在夏季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并通过联通管导入含水层储能系统内储存以便于在寒冷冬季使用,达到了夏热冬用的效果,从而提高了燃气三联供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减少余热、废热的排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三联供与含水层储能系统耦合供能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严寒或寒冷地区,建筑的夏季用能量小于冬季用能量,对于需要冷热平衡的含水层储能系统来说,夏季为地下储能系统补热成为了系统运行的关键,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现有燃气三联供系统可以满足建筑的电、冷、热等用能需求,但是出现建筑的热、电负荷不匹配的情况也比较多,尤其是在夏季,对于燃气三联供系统产生的余热无法进行有效的回收,导致燃气三联供系统的余热直接排放到环境中而发生浪费,并且在冬季时需要进行独立的热量补给,既增大了供能系统的运行成本,也实现不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燃气三联供与含水层储能系统耦合供能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气三联供与含水层储能系统耦合供能系统,包括燃气三联供系统、负载系统和含水层储能系统:
所述燃气三联供系统内的两个热水管分别通过两个联通管与含水层储能系统内的中介水循环管连通;
所述燃气三联供系统还包括一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通过余热回管分别与两个联通管连通;
所述联通管和余热回管上均设置有阀门;
所述燃气三联供系统的输出端与负载系统的输入端电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燃气三联供系统包括一用于燃气发电的燃气发电机组,燃气发电机组的出水口通过热水管与办事换热器和高温水箱循环连通,燃气发电机组的出气口通过烟气管道与余热回收装置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含水层储能系统包括一储存地下水的蓄冷井和蓄热井,其中,蓄冷井的出水口通过中介水循环管与板式热器和热泵机组的进水口连通,且热泵机组的出水口通过中介水循环管与板式换热器和蓄热井的进水口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上的余热出口端通过余热回管与蓄热井上的中介水循环管连通,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上的余热进口端通过余热回管与蓄冷井上的中介水循环管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联通管和余热回管上的阀门均为电动阀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负载系统包括一用于电能储存的蓄电机组,蓄电机组的一端与外网连接,蓄电机组的另一端与用户端的变压器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气三联供与含水层储能系统耦合供能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能建地热有限公司,未经中能建地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181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机械密码锁阀门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的自动扶梯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