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井底加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19761.6 | 申请日: | 202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84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峰;焦成杰;林妍妮;陈绍维;李汉萍;王仁亮;李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滨南采油厂 |
主分类号: | E21B37/06 | 分类号: | E21B37/06;E21B34/08;E21B43/22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董庆田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井底加药装置,包括空心抽油杆,还包括:井底单流阀,所述井底单流阀连接在空心抽油杆下端,井底单流阀能使空心抽油杆内的药剂单向流入油管内。本实用新型解决井筒结蜡后易造成井下机械事故、药效有很大的滞后性、对井筒内的采出液无法防蜡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井采出液防蜡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井底加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各油田有很多采油井由于地质及原油特性的情况,原油中含有蜡,当温度、压力达到一定的条件时,蜡就会结晶出来,附着在井下生产管柱内,时间长了就会堵塞生产管线,造成使油井无法生产,甚至造成井下机械事故,给油田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目前,油井采用化学药剂清防蜡,进行加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套管加入,经油、套环空进入,药剂会先落到油套环空的动液面上,由于动液面离抽油泵的吸入口还有几百甚至上千米,所以药效有很大的滞后性,而且减小了药效,达不到清防蜡的目的;二是通过井口处进行加入,能够直接将药加入到采出液中,但是它只能对地面以上的采出液起作用,对于井筒内的采出液无法进行防蜡,这样同样会造成井下结蜡,影响油井的生产。
经过检索,在油田加药装置中还没有应用过此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725668A,公开(公告)日:2020-01-24涉及一种油井清防蜡剂投加管柱及方法。本发明通过油管、套管、加药短节、抽油杆、抽油泵、筛管、承接装置和母堵的有机设置,将一种油井清防蜡剂投加管柱与待清防蜡的油井连接后,根据油井有无套管气,控制第一闸阀和第二闸阀的开启和关闭,将固体清防蜡剂加入,固体清防蜡剂受重力作用自动进入到承接装置处静止,固体清防蜡剂缓慢释放从而起到控制加药浓度的目的,且有效避免了防蜡剂的浪费。
公开(公告)号:CN202500535U,公开(公告)日:2012-10-24带有自动清蜡装置的抽油管柱和杆柱,应用于油田采油自动清蜡。包括井下管柱和井下抽油杆柱。井下管柱的结构是:导锥的上端依次连接筛管、尾管、抽油泵泵筒、下部加厚油管、自动清蜡装置下换向器短节、中部加厚油管、自动清蜡装置上换向器短节、上部加厚油管。井下抽油杆柱的结构是:抽油泵柱塞在抽油泵泵筒内,抽油泵柱塞上端依次连接下部抽油杆、中部抽油杆、自动清蜡装置导入器、上部抽油杆,上部抽油杆一直到井口。效果是:应用于油井清蜡,不需要热洗、加药方式进行,单井年节约清蜡成本3万元以上。
公开(公告)号:CN103573216A,公开(公告)日:2014-02-12涉及一种有杆泵抽油井机械式井口自动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药罐(1)和加药泵(5),储药罐(1)通过软管(11)和加药泵(5)相连;其中,储药罐(1)包括罐体,罐体内设置有与软管(11)相连的导液管(4),罐体下部设置有排液水龙头(13);加药泵(5)包括筒体,筒体内设置有柱塞(6),柱塞(6)下方设置有弹簧(9),柱塞(6)上方设置有柱塞柄(10),软管(11)通过加药泵(5)内只进液不出液的第一单流阀(7)与筒体相连通,筒体下方与只出液不进液的第二单流阀(8)相连通。本发明中加药泵通过柱塞的上下运动实现吸液和排液,满足了油田现场的灵活性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387024A,公开(公告)日:2017-11-24提供了一种空心抽油杆井筒加药装置及井筒加药方法,包括地面输送系统和井下油杆柱,所述井下油杆柱在井下油管内,所述井下油杆柱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空心抽油杆、实心抽油杆、抽油泵柱塞、筛管、丝堵,所述空心抽油杆和实心抽油杆之间设有液体出口,所述抽油泵柱塞设于抽油泵泵筒内,所述筛管与抽油泵泵筒下端连接,所述井下油杆柱通过空心抽油杆的上端与地面输送系统连通。本发明通过空心抽油杆将药剂加入油管,解决了高气油比油井药剂油套环空注入困难的问题,从而起到清除油管内壁和抽油杆外壁的原油结蜡和污垢,增大原油的油流通道,提高原油在油管内的通过性,提高油井的生产效率和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滨南采油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滨南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197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加工快速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精密零部件加工用夹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