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硫化氢尾气的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21854.2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74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周锐;田义斌;周东;刘名洋;李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集萃托普索清洁能源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2;B01D9/02 |
代理公司: | 苏州新知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14 | 代理人: | 马素琴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太阳路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化氢 尾气 吸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硫化氢尾气的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吸收釜、辅助吸收釜、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辅助吸收釜的高度大于主吸收釜的高度,且辅助吸收釜内的液体高度高于主吸收釜内的液体高度,所述进气管包括伸入主吸收釜内的主进气管,所述主进气管的末端内壁上安装有风扇,且靠近风扇周围的管壁上喷涂有金属颗粒层,所述主吸收釜的上端连接出气管。本实用新型为单釜吸收装置,结构简化,不必使用低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可直接采用高浓度氢氧化钠溶液为吸收剂,成本降低,同时只需单釜操作,节约设备成本,增加吸收效率,安全性提升,增加辅助吸收釜,在主吸收釜出现意外情况时,可保证吸收装置正常运作一段时间,防止影响意外事故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硫化氢尾气的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油品清洁化的推进,油品的加氢处理势在必行,而加氢处理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硫化氢尾气,硫化氢尾气的吸收一般可依靠氢氧化钠溶液。现有技术可利用低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多级吸收[CN209438321U],也可采用有机脱硫药剂、离子液体、硫化钠溶液等代替氢氧化钠进行高效吸收[CN103691277A]、[CN107115761A]、[CN208177192U],部分专利也通过增加脱硫剂(如氢氧化钠溶液)和硫化氢的气液接触面积来强化硫化氢的吸收效率,这需要对设备进行优化改进[CN205683805]。
氢氧化钠溶液是硫化氢的高效吸收剂,且较为廉价,但使用上存在一定的缺点。硫化氢与氢氧化钠作用时会先生成硫化钠,当氢氧化钠完全耗尽时,硫化钠才会继续吸收硫化氢生成硫氢化钠,硫化钠的溶解度(20℃)为18.6g,而硫氢化钠的溶解度(20℃)为62g。这种溶解度的差异就会造成:若采用高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去吸收硫化氢,在氢氧化钠还未完全耗尽时硫化钠就会达到饱和进而析出,析出的晶体会堵塞管口导致硫化氢无法进入吸收釜,造成体系憋压,存在安全隐患。所以通常使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不能过高,低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效果自然会下降,所以需要进行多级吸收。吸收设备的增加会导致设备成本的增加,同时流程复杂度上升。新型的硫化氢吸收剂的吸收效果确实优于氢氧化钠,但是价格相比氢氧化钠却高出很多,经济性差。通过使用塔式设备,例如采用吸收塔代替吸收釜,改进填料塔内构件等方式增加气液接触面积,也可在氢氧化钠溶液低浓度的情况下增加吸收效率,但往往使用的设备很复杂,同样也存在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硫化氢尾气的吸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硫化氢尾气的吸收装置,包括主吸收釜、辅助吸收釜、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辅助吸收釜的高度大于主吸收釜的高度,且辅助吸收釜内的液体高度高于主吸收釜内的液体高度,所述进气管包括伸入主吸收釜内的主进气管,所述主进气管的末端内壁上安装有风扇,且靠近风扇周围的管壁上喷涂有金属颗粒层,所述主吸收釜的上端连接出气管。
改进主吸收釜主进气管的管尾,壁面上喷涂金属颗粒,充当析晶的晶种,当硫化钠过饱和析出时,可以在壁面上匀速形成细小颗粒析出,防止硫化钠出现暴析形成大量晶体堵塞管尾;在主进气管的管尾部分焊入风扇,硫化氢尾气通过时驱动扇叶,将气体均匀分布入氢氧化钠吸收液中,加强吸收效果,同时扇叶旋转刮下在壁面上积累的硫化钠晶体,防止管尾被晶体堵塞;增加硫化氢辅助吸收釜,使用低浓度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吸收剂,当主吸收釜出现意外情况导致堵塞时,气体可进入辅助吸收釜吸收,防止吸收装置异常增压出现安全隐患,由于辅助吸收釜采用低浓度氢氧化钠,吸收过程中不会出现暴析形成大量晶体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主吸收釜内的液体是浓度为35wt%的氢氧化钠溶液,所述辅助吸收釜内的液体是浓度为17wt%的氢氧化钠溶液。
主吸收釜内氢氧化钠浓度最大不超过35.6%,浓度一旦超过,形成终产物硫氢化钠时,会出现沉淀在釜底积累;辅助吸收釜内氢氧化钠浓度最大不超过17.1%,在该浓度下,反应形成的硫化钠和硫氢化钠均不会达到饱和,即辅助吸收釜不会出现暴析形成大量晶体的情况,意外情况下可以保证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集萃托普索清洁能源研发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集萃托普索清洁能源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218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