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节能型滤袋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21935.2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40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李福顺;林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石市蓝天环保节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02 | 分类号: | B01D46/02;B01D51/02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42109 | 代理人: | 程恺 |
地址: | 435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节能型 除尘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效节能型滤袋除尘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底部设有一排若干个灰斗,壳体内设有滤袋区,滤袋区设有若干排滤袋,滤袋顶部开口,每排滤袋数量有若干个,所述壳体一侧设有进风口,壳体顶部设有出风管,出风管与所有滤袋的开口连通,出风管外端连接抽风机,所述壳体内位于进风口与第一排滤袋之间设有荷电装置用于对进入的粉尘放电使其荷电;本实用新型降低了能耗,能有效补集微小粉尘,降低排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节能型滤袋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炉窑烟气中含有粒径较小的细粉尘,对应的除尘器有多种形式,传统的是分仓室灰斗进风袋式除尘器,它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运行时烟气从灰斗进入,气流携带灰斗内的粉尘进入滤袋区,导致进风阻力上升,需要频繁清灰导致耗能较大,二是仓室灰斗进风方式因入口风速高,造成气体分布不均使得粉尘冲刷滤袋易磨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除尘器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节能型滤袋除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一种高效节能型滤袋除尘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底部设有一排若干个灰斗,壳体内设有滤袋区,滤袋区设有若干排滤袋,滤袋顶部开口,每排滤袋数量有若干个,所述壳体一侧设有进风口,壳体顶部设有出风管,出风管与所有滤袋的开口连通,出风管外端连接抽风机,所述壳体内位于进风口与第一排滤袋之间设有荷电装置用于对进入的粉尘放电使其荷电。
本实用新型所述进风口设有一段锥形管,锥形管大口与壳体连接,所述进风口设置在锥形管的上端,粉尘从进风口进入后通过锥形管扩散。
本实用新型所述壳体顶部位于出风管内还设有若干根吹扫管,吹扫管一端连接压缩气源,吹扫管底部设有若干出气口,每个出气口对准一个滤袋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荷电装置与第一排滤袋之间设有布风板,布风板上均布有若干个布风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在滤袋区前设置高压恒流放电装置通过先对烟气中粉尘进行荷电,粉尘荷电后使粉尘中细小颗粒在烟气流动时发生碰撞、接触而粘附聚合成大的颗粒粉尘,再进入袋区过滤,使附着在滤袋迎尘面粉尘层形成疏松离散聚态结构从而降低袋式除尘器的过滤阻力;疏松离散聚态的粉尘进入滤袋区被滤袋捕集。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进风阻力上升减缓,降低了风机能耗,延长了滤袋清灰周期,延长了滤袋寿命;2、通过荷电装置对细颗粒粉尘进行荷电使其在气流作用下聚集,能捕集到PM2.5微细粒子,实现超低排放;3、由于粉尘带上同极电荷会互相排斥,在滤袋表面形成疏松的粉饼层,则滤袋的过滤孔相比传统的可以更稀疏,进风更通畅,使得设备运行阻力上升速率减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中:1-进风口,2-锥形管,3-荷电装置,4-布风板,5-吹扫管,6-出风管,7-滤袋,8-灰斗,9-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例包括壳体9,壳体9底部设有一排若干个灰斗8,壳体9内设有滤袋区,滤袋区设有若干排滤袋7,滤袋7顶部开口,每排滤袋7数量有若干个,所述壳体9一侧设有进风口1,壳体9顶部设有出风管6,出风管6与所有滤袋7的开口连通,出风管6外端连接抽风机,所述壳体9内位于进风口1与第一排滤袋7之间设有荷电装置3用于对进入的粉尘放电使其荷电。
本实施例所述进风口1设有一段锥形管2,锥形管2大口与壳体9连接,所述进风口1设置在锥形管2的上端,粉尘从进风口1进入后通过锥形管2扩散。
本实施例所述壳体9顶部位于出风管6内还设有若干根吹扫管5,吹扫管5一端连接压缩气源,吹扫管5底部设有若干出气口,每个出气口对准一个滤袋7的开口,当滤袋7需要清灰时,开启吹扫管5的阀门,对滤袋7进行吹扫。
本实施例所述荷电装置3与第一排滤袋7之间设有布风板4,布风板4上均布有若干个布风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石市蓝天环保节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黄石市蓝天环保节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219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