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旋翼保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24171.2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73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金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翔宇天成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7/20 | 分类号: | B64C27/20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邓盛花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中国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保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旋翼保护结构,包括防护环和支撑臂,所述防护环的左侧与固定板相互连接,且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通孔和连接孔,并且防护环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容纳孔和第二容纳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设置有直杆,且直杆贯穿通孔,并且直杆的右端与第一容纳孔相互连接,所述直杆的外表面与连接板固定连接,且连接板位于连接孔的内部,所述直杆的内部开设有收纳槽,且收纳槽的内部设置有弹簧,并且弹簧的后表面与限位板贴合连接。该无人机旋翼保护结构,当防护环受损时,只需旋转直杆,使得连接块脱离第二容纳孔,拉动防护环后就完成了拆卸更换新的即可,不需要更换整体的防护装置,使得更换方便快捷,而且节约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人机旋翼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小型飞机,其中包括机身,支撑臂和旋翼。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无人机旋翼保护结构,大都是通过螺栓将保护结构的支架与机身连接,这样长时间使用后会使得螺纹孔受损,导致滑牙,当无人机飞行时发生碰撞不仅无法保护旋翼,反而会对旋翼造成伤害,而且螺纹孔受损,更换保护结构较为困难,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的无人机旋翼保护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旋翼保护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无人机旋翼保护结构,大都是通过螺栓将保护结构的支架与机身连接,这样长时间使用后会使得螺纹孔受损,导致滑牙,当无人机飞行时发生碰撞不仅无法保护旋翼,反而会对旋翼造成伤害,而且螺纹孔受损,更换保护结构较为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旋翼保护结构,包括防护环和支撑臂,所述防护环的左侧与固定板相互连接,且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通孔和连接孔,并且防护环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容纳孔和第二容纳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设置有直杆,且直杆贯穿通孔,并且直杆的右端与第一容纳孔相互连接,所述直杆的外表面与连接板固定连接,且连接板位于连接孔的内部,所述直杆的内部开设有收纳槽,且收纳槽的内部设置有弹簧,并且弹簧的后表面与限位板贴合连接,同时限位板位于收纳槽的内部,所述限位板的后表面与连接块的前表面相互连接,且连接块与第二容纳孔相互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安装有螺杆,且螺杆与收纳孔相互连接,并且收纳孔位于支撑臂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防护环与固定板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防护环通过第一容纳孔与直杆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直杆通过通孔与固定板构成转动结构,且连接板的直径大于直杆的直径,并且连接板通过连接孔与固定板构成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通过弹簧与收纳槽构成弹性结构,且限位板与连接块的连接方式为热熔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通过第二容纳孔与固定板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连接块的后表面为圆弧形。
优选的,所述螺杆与支撑臂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螺杆与固定板构成一体化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无人机旋翼保护结构,
1、当防护环受损时,只需旋转直杆,使得连接块脱离第二容纳孔,拉动防护环后就完成了拆卸更换新的即可,不需要更换整体的防护装置,使得更换方便快捷,而且节约了成本;
2、防护环与固定板相互卡合,防止防护环上下前后移动,连接块穿过直杆与防护环相互卡合,防止防护环左右移动,这样使得装置整体更加稳固与紧密,减少了无人机在飞行途中发生碰撞时的受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翔宇天成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翔宇天成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241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底部进气自动控制置换仓结构
- 下一篇:一种低压供配电变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