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不停机自除霜双通道油气回收冷凝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25126.9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20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秦胜涛;孟冬;王孟晴;吴现林;郎兆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永邦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7/02 | 分类号: | F25B47/02;F25B43/04 |
代理公司: | 郑州银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58 | 代理人: | 严艳丽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停机 除霜 双通道 油气 回收 冷凝 机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停机自除霜双通道油气回收冷凝机组,其包括第一级制冷系统、双通道油气切换系统、第二级制冷系统和第三级制冷系统,第一级制冷系统、第二级制冷系统与第三级制冷系统实现对油气的冷凝回收,双通道油气切换系统实现了一个通道对油气进行冷凝回收,另一个通道进行除霜,如此交替,达到长期运行效果;同时设置了第二、第三换热器,并在第二、第三换热器之间设置了单向阀门和控制通断的阀门,这样第二、第三换热器在油气通道上为并联,而在制冷剂通道上,第二、第三换热器为串联运行,从而不仅实现了油气除霜的效果,而且又防止了制冷剂不停的在不同温度的换热器腔体内迁移造成的压缩机停机问题,使得制冷机组运行更加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停机自除霜双通道油气回收冷凝机组。
背景技术
油气属于典型的挥发性有机物,在国家明确关注的12个VOCs重点行业,大部分涉及石油及其产品。常见的油气回收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吸收法、膜分离方法。冷凝方法因其回收效率高、投资适中、回收产品可直接使用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目前,常用的冷凝法主要分为三级冷凝工艺,即冷凝机组的三级冷凝温度依次是2℃、-30℃和-80℃,此时,油气的回收率可达到国家规定的95%以上,且系统能耗几乎控制在最低。但因有油气中常含有少量水分,该水分在第一级换热器(冷凝温度2℃)中无法彻底清除,必然会导致剩余水分在第二级换热器(冷凝温度-30℃)中凝华成霜,这样在冷凝机组运行一端时间后,会造成油气通道堵塞,必须进行除霜处理,否则冷凝机组将无法可开运行。
在除霜工艺中,一般采用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液体制冷剂进行冲霜(除霜),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蒸发器(换热器)运行,油气单通道冷凝,如授权公告日为2016.12.07、授权公告号为CN20578407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冷凝法油气回收除霜装置,该冷凝法油气回收除霜装置通过在压缩机的油分离器出口装接一条带压力调节器的副线管路通至蒸发器(换热器)的方式进行除霜,但这种方式需要冷凝机组停机后才能进行除霜,这样会造成冷凝机组排除的油气浓度达不到设定值;另一种是双蒸发器(换热器)并联,油气双通道切换运行,如申请公布日为2018.11.02、申请公布号为CN108731292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热虹吸式融霜双通道油气回收冷凝机组,该热虹吸式融霜双通道油气回收冷凝机组设置了两个油气切换通道,在油气冷凝运行过程中,一个通道对油气进行冷凝回收,另一通道进行除霜,如此交替,达到了长期运行的效果,实现了不停机除霜,但这种热虹吸式融霜双通道油气回收冷凝机组经常需要在两个蒸发器(换热器)通道内轮换制冷和除霜,使得制冷剂不停的在不同温度的蒸发器(换热器)内迁移,从而导致了两个通道内的制冷剂量不均,进而容易造成在某个通道运行时压缩机低压偏低而停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停机自除霜双通道油气回收冷凝机组,该油气回收冷凝机组实现了不停机自除霜,且在除霜的同时,不会出现因制冷剂不停的在不同温度的换热器腔体内迁移而造成压缩机停机的技术问题,运行更加稳定,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冷热量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制冷量与能耗比,符合节能环保的原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停机自除霜双通道油气回收冷机机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不停机自除霜双通道油气回收冷凝机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级制冷系统、双通道油气切换系统、第二级制冷系统和第三级制冷系统;
所述第一级制冷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一换热器的热流体进口用于与油气排放总管路连通,第一换热器的热流体出口与第一气液分离器的进气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永邦电气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永邦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251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结构、背光源及显示设备
- 下一篇:一种隧道围岩含水率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