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钻爆法隧道初支变形与侵限实时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26229.7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16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李赤谋;翟世鸿;王伟;吴忠仕;陈培帅;袁青;江鸿;刘毅;毛永强;沈学军;林玉刚;刘国庆;李忠;冯德定;杨林;闫鑫雨;唐湘隆;梁晓腾;方俊;储存;李傲赢;印尹;陈锋;黄仕维;李红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文山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E21F17/00;E21D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663099 云南省文山***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爆法 隧道 变形 实时 监测 装置 | ||
1.一种钻爆法隧道初支变形与侵限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系统装置,用于获取所述隧道内初期支护的变形数据;
传输系统装置,用于接收所述采集系统装置获取的所述变形数据并传输至数据处理系统装置;
所述数据处理系统装置用于对接收的所述变形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预警;
其中,所述采集系统装置包括均匀布设在所述隧道内的第一测量棱镜和第二测量棱镜,用于对所述隧道的每个横断面上的初期支护进行监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爆法隧道初支变形与侵限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棱镜为多个,且分别等距设置在所述隧道内每个横断面的初期支护上,其中,所述隧道的每一横断面的所述初期支护上的多个第一测量棱镜数量均等;
所述第二测量棱镜为多个,且第一安装位置设置在远离所述隧道的所述初期支护方向的洞口处,用于对所述隧道的内部深度方向的建筑结构进行监测,并可根据施工进度,实时调整所述第二测量棱镜位于所述隧道内的第二安装位置;
所述第一测量棱镜和所述第二测量棱镜均相对于其安装位置均可进行自由的方向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爆法隧道初支变形与侵限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系统装置还包括,测量机器人,其通过一固定支架支撑设置于所述隧道的中部节段,用于监测所述隧道内部提供全景监测视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钻爆法隧道初支变形与侵限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机器人为全站仪。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钻爆法隧道初支变形与侵限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对中盘,其为水平设置的圆盘;
若干根支架杆,其沿所述对中盘的周向外侧底部等距支撑竖向设置;
一对环状定位架,其沿所述支架杆的支撑高度方向等距设置于所述对中盘的正下方,且一对环状定位架的直径、靠近所述对中盘的一环状定位架直径大于所述对中盘,远离所述对中盘的一所述环状定位架的直径大于所述靠近所述对中盘的所述环状定位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钻爆法隧道初支变形与侵限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支架杆的底部均设置有固定脚板,所述固定脚板均为水平连接与所述支架杆的底部的平板;
所述平板上设置有贯穿的圆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钻爆法隧道初支变形与侵限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系统装置包括,路由器、无线网桥发射端和无线网桥接收端,所述无线网桥接收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测量棱镜、第二测量棱镜、测量机器人的监测信息,并通过所述无线网桥发射端发射至所述数据处理系统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钻爆法隧道初支变形与侵限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系统装置为远程数据监控终端,用于接收通过所述无线网桥发射端发射的所述监测信息,并对所述监测信息进行数据处理、保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文山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文山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2622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葛粉加工用微生物发酵罐
- 下一篇:一种具有组合式安装底座的成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