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钢丝预应力模具的变张力缠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27001.X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535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卫;吴承伟;童明俊;陈根;胡海霞;朱守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H54/28 | 分类号: | B65H54/28;B65H54/40;B65H59/10;B65H59/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钢丝 预应力 模具 张力 缠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钢丝预应力模具的变张力缠绕装置,属于模具制造领域。所述装置包括开卷机构、校直机构、张力调节机构、张力检测机构、布丝机构、缠绕机构。钢丝由所述开卷机构引出依次经过校直机构、张力调节机构、张力检测机构和布丝机构,最后在缠绕机构上实现模具预应力缠绕。自动控制系统从所述张力检测机构和缠绕机构中分别实时获得钢丝张力参数和缠绕参数,通过所获得的张力参数与理论张力曲线比较实时控制所述张力调节机构使钢丝实际张力与理论张力一致,通过所获得的钢丝缠绕参数实时控制所述布丝机构转速和转向使钢丝能够紧密有序地缠绕在模具上,从而实现变张力缠绕条件下的闭环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钢丝预应力模具的变张力缠绕装置,用于预应力模具的加工,属于模具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模具在面对现代工业的需求时凸显出制造成本高,承受压力小,使用周期短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提出钢丝缠绕预应力模具的加工制造。预应力模具采用高强度钢丝缠绕在模具外侧,通过对模具施加预应力从而增强模具承受力的程度,延长模具的使用周期。钢丝缠绕预应力模具加工所需解决的核心在于均匀的在模具表面缠绕上按照预先设计的钢丝,而达到在模具表面施加预应力的目的。为了完成钢丝缠绕预应力模具的加工,现设计一种由PLC控制为核心的自动一体化生产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钢丝预应力模具的变张力缠绕装置,它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分别从张力检测机构和缠绕机构中实时读取钢丝的张力参数与缠绕参数,通过所获得的张力参数与理论张力曲线比较实时控制张力调节机构使钢丝实际张力与理论张力一致,通过所获得的钢丝缠绕参数实时控制布丝机构转速和转向使钢丝能够紧密有序地缠绕在模具上,从而实现变张力缠绕条件下的闭环控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钢丝预应力模具的变张力缠绕装置,该装置包括对钢丝卷进行支撑的开卷机构(1),对钢丝平直度进行校正的校直机构(2),对钢丝张力大小进行控制的张力调节机构(3),对钢丝张力值进行测量的张力检测机构(4),能够使钢丝紧密有序缠绕的布丝机构(5),和迫使模具转动并实现钢丝预应力缠绕的缠绕机构 (6)。
作为优选,所述开卷机构(1)由两个轴座和两个半轴构成,两个半轴一端分别通过轴承或过盈的方式固定在轴座上,另一端以锥面的形式连接在一起。
通过所述构成方式,可以方便装卸成卷的钢丝,加工模具过程中钢丝可以自由转动,提高模具加工的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校直机构(2)由多个滑轮前后交错布置。
通过所述的构成方式,可以将开卷机构引出的钢丝进行校直,提高了模具加工的精度。
作为优选,所述张力调节机构(3)中的液压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所述上压板下部安装开有弧形或小于半圆形凹槽的上镶块,所述下压板上部安装开有弧形或小于半圆形凹槽的下镶块,所述上镶块与下镶块采用耐磨性材料制成。
通过所述的构成方式,可以方便改变钢丝的内部张力,使钢丝实际张力与理论张力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张力检测机构(4)中的活动滑块通过导轨与固定支架配合,大导轮通过键与转动轴连接,压力传感器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
通过所述的构成方式,由压力传感器对通过三个导轮的钢丝内部的张力进行检测后将数据输入自动控制系统与张力控制理论曲线对比后再由自动控制对张力调节机构进行调节以实现对加工过程中钢丝内部张力的闭环控制。
作为优选,所述布丝机构(5)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270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财务对账标记装置
- 下一篇:一种特高压输电铁塔防攀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