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造板红外紫外纳米氧化净醛传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29218.4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49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张焕兵;叶昌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美康三杉木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248 | 分类号: | B65G47/248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刘金蓉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造板 红外 紫外 纳米 氧化 传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人造板红外紫外纳米氧化净醛传动装置,包括输送机构和翻转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部和与输送部连接的动力部,所述输送部包括两端的直行段和中部的下凹段,所述翻转机构设于所述下凹段,将下凹段的一侧的板材翻转至所述下凹段的另一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输送机构的中部设置下凹段,再将翻转机构设于下凹段,翻转机构与两侧的下凹段配合,对输送机构上的板材进行正反面翻转,使板材各面受热受光均匀,进一步提高了除醛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板材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造板红外紫外纳米氧化净醛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强化地板或人造板的游离甲醛,源于芯材、表面耐磨纸以及含醛胶水。目前,解决强化地板甲醛问题一般通过选择高等级的芯材及所谓无醛耐磨纸,但同时要满足产品的表结合强度、内结合强度、静曲强度、吸水膨胀率等有一定的难度,即使采用改良热合工艺如二次模压、高温高压等,使得产品各项性能达到合格标准,甲醛含量也还是很高。
专利号为CN21002564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一种人造板红外紫外纳米氧化净醛组合设备,通过喷涂装置向板材的正反两面喷洒纳米氧化净醛液,利用红外光进行加热,并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产生光催化反应,可很好的降解人造板材中的甲醛。但该组合设备的板传动装置过于单一,在板材送入红外紫外光照射装置照射时,只能对板材的一面进行照射,由于红紫外光照射灯与板材距离较近,无法采用现有翻转设备在红外紫外光照射装置内进行翻转,中途转出红外紫外光照射装置外进行翻转又会导致板材升降温过快而造成板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人造板、饰面人造板和木质地板,能在红外紫外光照射装置内进行板材翻转的人造板红外紫外纳米氧化净醛传动装置。
一种人造板红外紫外纳米氧化净醛传动装置,包括输送机构和翻转机构,输送机构包括输送部和与输送部连接的动力部,输送部包括两端的直行段和中部的下凹段,翻转机构设于下凹段,将下凹段的一侧的板材翻转至下凹段的另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下凹段的两侧的向下倾斜角度为5-45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翻转机构包括转轴和双向旋转电机,转轴与双向旋转电机的转动轴转动连接,转轴上设有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形成有夹持板材的板形空间;双向旋转电机电性连接有控制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第一红外传感器设于入口方向的下凹段的靠近转轴一侧;第二红外传感器设于出口方向的下凹段的远离转轴一侧;第一开关设于第一夹持部下方,第一夹持部旋转至与入口方向的下凹段平行时,触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设于第二夹持部下方,第二夹持部旋转至与出口方向的下凹段平行时,触碰第二开关;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入口方向的直行段设有用于阻止板材行进的伸缩挡件,伸缩挡件与第一开关和控制器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夹持部的长度为第一夹持部的长度的一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端部自内向外倾斜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端或两端的直行段的长度方向两侧对应设置有用于推正板材的两推正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推正机构沿输送机构的运输方向一侧设有第三红外传感器,第三红外传感器与推正机构和控制器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入口方向的下凹段靠近转轴一侧设有对应容纳第一夹持部的第一凹槽,和/或出口方向的下凹段靠近转轴一侧设有对应容纳第二夹持部的第二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美康三杉木业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美康三杉木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292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