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脱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35039.1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43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成三荣;金成成;徐家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沪光汽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2 | 分类号: | H02G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史俊军 |
地址: | 21532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脱结构,包括固定柱,固定柱用以外接治具,固定柱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杆和限位杆,固定杆上转动连接有防脱杆,限位杆用以控制防脱杆只能朝一个方向转动。本实用新型的防脱杆实现了线束保护,在线束装入防脱杆内后,起到了限制作用,不会因为两边的拉扯让线束出现在治具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脱结构,属于线束装配辅助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分支节点治具没有防脱结构,导致了线束分布后掉出治具,形成钩挂、穿线而受力拉拽,在汽车装配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拉伸线束,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导线受力后断裂,从而对驾车人员安全造成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脱结构,解决了线束分布后掉出治具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脱结构,包括固定柱,固定柱用以外接治具,固定柱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杆和限位杆,固定杆上转动连接有防脱杆,限位杆用以控制防脱杆只能朝一个方向转动。
固定柱、固定杆和限位杆呈F型结构。
固定杆与限位杆之间的间距小于防脱杆的长度。
固定杆与限位杆焊接于固定柱上。
防脱杆的端部设置有弧形套,弧形套套在固定杆上。
固定杆的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弧形套套在环形凹槽内。
固定柱为管状结构,固定杆为磨砂固定杆。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防脱杆实现了线束保护,在线束装入防脱杆内后,起到了限制作用,不会因为两边的拉扯让线束出现在治具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不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防脱结构,包括固定柱A、固定杆C、防脱杆B和限位杆D。
固定柱A用以外接治具,固定柱A为管状结构,采用孔径6mm的塑料圆柱,长度30mm,壁厚2mm。
固定杆C固定在固定柱A的侧壁上,固定杆C为磨砂固定杆,直径4mm、长度15mm的不锈钢磨砂杆;防脱杆B的端部固定有弧形套,弧形套为直径4mm、长度15mm的不锈钢杆,弧形套套在固定杆C上;为了防止防脱杆B在固定杆C上位移,固定杆C的侧壁上开有环形凹槽,弧形套套在环形凹槽内。
限位杆D固定在固定柱A的侧壁上,固定柱A、固定杆C和限位杆D呈F型结构,限位杆D为长度15mm的不锈钢杆,限位杆D与固定杆C之间的间距小于防脱杆B的长度,限位杆D用以控制防脱杆B只能朝一个方向转动。
如图2所示,固定柱A套入治具上半部分的治具杆上,自然状态时就可以实现导线防脱功能;如图3所示,在不使用防脱杆B时,将防脱杆B存放在限位杆D上,不会影响员工的正常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防脱杆B实现了线束保护,在线束装入防脱杆B内后,起到了限制作用,不会因为两边的拉扯让线束出现在治具外。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沪光汽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沪光汽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350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