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红外隐身的防电磁辐射服装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37464.4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63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姜小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京海防护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3/00 | 分类号: | A41D13/00;A41D31/02;A41D31/32;A41D31/06;B32B9/02;B32B9/04;B32B15/02;B32B15/04;B32B15/14;B32B27/02;B32B27/36;B32B5/26;B32B33/00;B32B3/24 |
代理公司: | 成都熠邦鼎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3 | 代理人: | 严九洲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红外 隐身 电磁辐射 服装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服装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便于红外隐身的防电磁辐射服装,包括装置主体、面料层和衣袖,装置主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面料层,装置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衣领,装置主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衣袖,面料层的顶部紧密贴合有红外隐身布料,红外隐身布料的底部紧密贴合有防电磁辐射布料,防电磁辐射布料内的金属化纤层是由金属纤维混纺面料构成的,可以将电磁辐射进行反射和屏蔽电磁辐射,同时通过设置的负离子层可以有效的将电磁辐射反射转化成热能,起到了抗辐射的效果,从而在使用者穿戴装置主体时可以很好的将电磁辐射隔绝在装置主体外部,避免了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的损伤,提高了该装置的抗辐射效果,在未来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涉及服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红外隐身的防电磁辐射服装。
背景技术
服装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就已出现,当时古人将一些材料做成粗陋的“衣服”,穿在身上。人类最初的衣服多用兽皮,而裹身的最早“织物”是用麻和草等纤维制成。对社会来说,服装已经是遮体、装饰的生活必需品,不仅仅为穿,还是一个身份、一种生活态度、一个展示个人魅力的表现。
现有的便于红外隐身的防电磁辐射服装,在使用者使用装置主体时不能很好的对人体产生的热量进行隔绝吸收,从而不能有效的起到红外隐身效果,同时现有的便于红外隐身的防电磁辐射服装不能很好的对电磁辐射进行隔绝,从而会导致电磁辐射给人造成身体影响。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便于红外隐身的防电磁辐射服装,成为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红外隐身的防电磁辐射服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一种便于红外隐身的防电磁辐射服装红外隐身效果差和不便于对电磁辐射进行隔绝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红外隐身的防电磁辐射服装,包括装置主体、面料层和衣袖,所述装置主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面料层,所述装置主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衣袖,所述面料层的顶部紧密贴合有红外隐身布料,所述红外隐身布料的底部紧密贴合有防电磁辐射布料,所述红外隐身布料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基底薄膜层,所述基底薄膜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共振腔,所述共振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纤维布料层,所述第二纤维布料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纤维布料层,所述第一纤维布料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绝热层,所述防电磁辐射布料的内部底部固定连接有棉布层,所述棉布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负离子层,所述负离子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金属化纤层,所述装置主体的正前方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纽扣,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衣领。
优选的,所述绝热层的内部嵌入连接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防电磁辐射布料的底部紧密贴合有吸汗布料。
优选的,所述防电磁辐射布料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绦纶层。
优选的,所述红外隐身布料是由红外隐身布料内部底部的基底薄膜层、基底薄膜层顶部的共振腔,共振腔顶部的第一纤维布料层、第一纤维布料层顶部的第二纤维布料层共同组合而成的。
优选的,所述防电磁辐射布料是由防电磁辐射布料内部底部的棉布层、棉布层顶部的负离子层和负离子层顶部的金属化纤层共同组合而成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种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便于红外隐身的防电磁辐射服装,当红外线射入人体时会穿过基底薄膜层进入到共振腔内进行共振,增强光的吸收,同时将吸收的红外线光转化成热能,且第一纤维布料层和第二纤维布料层是由不同热吸收材料构成的,所以通过可以将产生的热能进行吸收进行隔绝,达到了红外隐身的效果。
2.该种便于红外隐身的防电磁辐射服装,因金属化纤层是由金属纤维混纺面料构成的,将电磁辐射进行反射和屏蔽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通过设置的负离子层可以有效的将电磁辐射反射转化成热能,很好的起到了抗辐射的效果,避免了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的损伤,提高了该装置的抗辐射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京海防护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京海防护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374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铸件加工车间的工人休息智能房
- 下一篇:一种新型人体足部管理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