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水冷-加热双排石英灯管的超高温红外辐射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39230.3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34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铁军;王彬文;江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B3/00 | 分类号: | H05B3/00;H05B3/02;H05B3/4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闵岳峰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水冷 加热 石英 灯管 超高温 红外 辐射 装置 | ||
基于水冷‑加热双排石英灯管的超高温红外辐射加热装置,包括冷却水入水管道、冷却水出水管道、金属基座以及设置在金属基座上的若干个石英灯材质主体;每个石英灯材质主体内开设有贯通水冷通道管并镶嵌有石英灯加热灯管,石英灯加热灯管的外壁采用可透红外光线、高温软化温度为1600℃的石英玻璃,石英灯加热灯管内设置有石英灯加热灯丝,每个石英灯材质主体内的贯通水冷通道管两端分别连通有冷却水入水口和冷却水出水口,所有的冷却水入水口均与冷却水入水管道连通,所有的冷却水出水口均与冷却水出水管道连通,且冷却水入水管道上开设有冷却水总入水口,冷却水出水管道上开设有冷却水总出水口。本实用新型具有极端高温加热、服役耐久性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水冷-加热双排石英灯管的超高温红外辐射加热装置,其具有加热温度高、服役耐久性长的优点,适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火箭、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的高温结构和材料,开展1600℃以上、有氧环境、大面积、长时间加热考核,极大提升了目前石英灯红外辐射加热技术的极限能力。
背景技术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世界先进航空、航天和能源动力装备加速发展。随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我国正加快推进国产大飞机、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战略高科技计划,自主研发一批航空航天及能源动力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装备,包括大飞机(C919/C929等)、高超声速飞行器、重型火箭、卫星、航空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机、汽轮机、核电装置等。为了满足更高的技术指标和要求,航空、航天及能源动力装备越来越多地采用极端耐高温材料及其制造的大型结构,包括涡轮叶片、燃烧室、火焰筒、尾喷管、隔热瓦、翼舵面、高温涂层、高温高压管道、耐高温薄壁构件、高压蒸汽锅炉等,涉及高温合金、高温陶瓷、高温复合材料等多类高温材料。与常规结构不同,这些极端耐高温结构需要在高温下长期服役,面临极端高温、大面积加热、快速热冲击等复杂恶劣的热环境。例如,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表面高温燃气温度超1600℃、高超声速飞行器翼舵面温度近1700℃等,这些都给高温结构的性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对高温结构进行极端环境服役性能检测与考核,可有效分析其性能变化对航空、航天及能源动力装备结构的影响,为装备结构的设计、制造提供基本参考和依据,并进一步评价装备在高温下的承载能力、使用寿命及安全可靠性。
石英灯红外辐射加热是目前在有氧服役环境下最常见的一种大面积、低成本、极端高温考核技术手段。石英灯加热器采用可透红外光线的石英灯外壁,内部发热体为发热钨灯丝,灯管内部充满卤素气体。灯丝发热后,通过外壁向外界散发热量。然而,石英灯外壁的高温软化温度约1600℃,当外界被加热物体温度超过1300℃时,石英灯外壁已接近软化温度。此时,石英灯管会逐渐发生软化、鼓泡现象,最终导致灯管失效泄露,进而造成钨制灯丝高温氧化烧毁。目前的解决手段主要是对灯管进行表面吹气冷却、带走热量,从而延长灯管使用寿命,同时提高其加热能力。然而,即使采用这种缓解方式,红外石英灯辐射加热装置的长时间工作温度也仅能达1300℃左右,短时最高加热温度仅为1500℃,无法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火箭、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高温结构对于1600℃以上、长时间热考核的需求。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加热温度更高、服役时间更长的大面积快速加热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水冷-加热双排石英灯管的超高温红外辐射加热装置,具有极端高温加热、服役耐久性长的优点,可面向高超声速飞行器、火箭、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高温结构和材料开展1600℃以上、有氧环境、大面积、长时间加热考核,能极大地提升目前石英灯红外辐射加热技术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未经西安交通大学;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392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