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放大镜头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42695.4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33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袁志峰;秦朝锋;汤华锡;胡书贤;石妹;吴志坚;阳术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北方晶华精密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2 | 分类号: | G02B7/02 |
代理公司: | 中山颖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7 | 代理人: | 何卓南;钟作亮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放大 镜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放大镜头,其外镜筒中从像侧至物侧方向依次设有内径从小到大排列的像侧端圆形限位通道、第一圆形通道、第二圆形通道、第三圆形通道、第四圆形通道、物侧端圆形开口通道,外镜筒中安装有从像侧至物侧方向依次紧靠的第一双凹透镜、内镜筒、第二双凹透镜、第一隔圈、第三弯月透镜、第二隔圈、第四双凸透镜、第三隔圈、第五弯月透镜、第六双凸透镜,物侧端圆形开口通道内侧壁螺纹连接有用于压住第六双凸透镜的压紧螺母,从而确保第一双凹透镜至第六双凸透镜之间部件依次紧靠,以保持各镜片之间的间距,其稳固实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大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镜头在监控、工业检测、智能交通、扫描复印设备、以及摄影相机上的普遍应用,对镜头需求也越来越高,要求镜头有成像要清晰,高要求的镜头品质必定会使用较多镜片来实现光学成像。而镜片超多的部组使用单个压环很难保证其稳固性,因此,如何克服上述存在的缺陷,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放大镜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放大镜头,包括有外镜筒1,所述外镜筒1中从像侧至物侧方向依次设有内径从小到大排列的像侧端圆形限位通道10、第一圆形通道11、第二圆形通道12、第三圆形通道13、第四圆形通道14、物侧端圆形开口通道15,所述外镜筒1中安装有从像侧至物侧方向依次紧靠的第一双凹透镜21、内镜筒30、第二双凹透镜22、第一隔圈31、第三弯月透镜23、第二隔圈32、第四双凸透镜24、第三隔圈33、第五弯月透镜25、第六双凸透镜26,每个透镜都有物侧面和像侧面,所述第三弯月透镜23的像侧面为凹面、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五弯月透镜25的像侧面为凸面、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五弯月透镜25的物侧面与所述第六双凸透镜26的像侧面胶合连接形成双凸透镜,其中,所述第一双凹透镜21限位在所述第一圆形通道11中并且有部分凸出在所述第二圆形通道12中,所述内镜筒30限位在所述第二圆形通道12 中并且有部分凸出在所述第三圆形通道13中,所述第二双凹透镜22、第一隔圈31、第三弯月透镜23限位在所述第三圆形通道13中并且所述第三弯月透镜23有部分凸出在所述第四圆形通道14中,所述第二隔圈32、第四双凸透镜24、第三隔圈33、第五弯月透镜25限位在所述第四圆形通道14中,所述第五弯月透镜25另一侧的第六双凸透镜 26有部分凸出在所述物侧端圆形开口通道15中,所述物侧端圆形开口通道15内侧壁螺纹连接有用于压住所述第六双凸透镜26的压紧螺母27。
优选的,所述第四圆形通道14与所述物侧端圆形开口通道15之间设有一段内径比所述物侧端圆形开口通道15内径大的环形避让槽 16。
优选的,所述内镜筒30的像侧端开口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圆形通道 11的内径,所述内镜筒30的物侧端开口内径大于其像侧端开口内径,所述内镜筒30的像侧端开口与物侧端开口之间轴向排列有轴截面为等腰梯形的若干个环形槽301,该若干个环形槽301的尺寸从像侧至物侧方向为从小到大排列。
优选的,所述第二隔圈32的像侧端开口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圆形通道12的内径,所述第二隔圈32的物侧端开口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形通道12的内径,所述第二隔圈32的像侧端开口与物侧端开口之间形成逐渐张开的喇叭形通道321。
优选的,所述外镜筒1像侧端设有外螺纹17。
优选的,所述像侧端圆形限位通道10靠外端连接有逐渐向外张开的喇叭面1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北方晶华精密光学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北方晶华精密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426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放大镜头的镜片结构
- 下一篇:一种智能打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