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芯模抗浮结构形成的空心楼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43096.4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266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饶大全;孙伟;张家波;王慧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00 | 分类号: | E04B5/00;E04G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 代理人: | 沈抗勇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芯模抗浮 结构 形成 空心 楼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心楼板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利用芯模抗浮结构形成的空心楼板,包括第一楼板、第二楼板、第一L形卡紧板和第二L形卡紧板,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的侧壁均开设有多个减重孔洞,第一L形卡紧板和第二L形卡紧板分别一体连接在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的左右两端,第一L形卡紧板和第二L形卡紧板上下对称设置,第一楼板上的第一L形卡紧板和第二楼板上的第二L形卡紧板对应卡接,第一L形卡紧板和第二L形卡紧板的水平部设置有第一紧固机构,第一L形卡紧板和第二L形卡紧板的竖直部设置有第二紧固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多个楼板之间的快速稳固连接,提高了结构稳固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心楼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芯模抗浮结构形成的空心楼板。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施工领域,大量工程采用了在楼板内填充轻质高分子芯模这一施工技术,形成现浇空心楼板。但是混凝土浇筑时芯模会承受较大浮力,给施工造成不便。传统做法是将芯模上下方的抗浮钢筋和板底筋与模板支架用铁丝可靠连接,但是该方法中,上部抗浮钢筋会紧贴芯模,这样会将芯模压变形,容易损伤芯模,而且抗浮效果不理想,因此目前利用芯模抗浮结构形成空心楼板能够有效避免上述的问题。
但目前的空心楼板连接处大多通过螺栓固定,安装空间较小,不便于进行连接固定操作,且连接结构不够稳固,影响了楼板之间的稳固连接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心楼板连接处大多通过螺栓固定,安装空间较小,不便于进行连接固定操作,且连接结构不够稳固,影响了楼板之间的稳固连接性能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利用芯模抗浮结构形成的空心楼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芯模抗浮结构形成的空心楼板,包括第一楼板、第二楼板、第一L形卡紧板和第二L形卡紧板,所述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的侧壁均开设有多个减重孔洞,所述第一L形卡紧板和第二L形卡紧板分别一体连接在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L形卡紧板和第二L形卡紧板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楼板上的第一L形卡紧板和第二楼板上的第二L形卡紧板对应卡接,所述第一L形卡紧板和第二L形卡紧板的水平部设置有第一紧固机构,所述第一L形卡紧板和第二L形卡紧板的竖直部设置有第二紧固机构,所述第一L形卡紧板和第二L形卡紧板之间设置有定位连接机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紧固机构包括楔形块和燕尾槽,所述楔形块一体固定设置在第一L形卡紧板和第二L形卡紧板水平部的一端,所述燕尾槽开设在第一L形卡紧板和第二L形卡紧板水平部的内侧,所述楔形块和燕尾槽对应卡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紧固机构包括T形卡块和T形卡槽,所述T形卡块一体固定设置在第一L形卡紧板和第二L形卡紧板竖直部的外侧,所述T形卡槽开设在第一L形卡紧板和第二L形卡紧板竖直部的内侧,所述T形卡块和T形卡槽对应卡接。
优选的,所述定位连接机构包括矩形缺槽和矩形定位插块,所述矩形缺槽开设在第一L形卡紧板和第二L形卡紧板连接处的内侧,两个所述矩形缺槽组成一整个矩形定位插槽,所述矩形定位插块定位插接在第一L形卡紧板和第二L形卡紧板内侧的矩形缺槽内,所述矩形定位插块、第一L形卡紧板和第二L形卡紧板之间设置有限位连接机构。
优选的,所述限位连接机构包括圆柱槽、通槽、伸缩杆、转块、固定槽、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转动螺杆、限位杆和限位槽,所述圆柱槽开设在矩形定位插块的前端,多个所述通槽对称开设在矩形定位插块的对应第一L形卡紧板和第二L形卡紧板的相背两侧且与圆柱槽连通,所述伸缩杆通过第一滚珠轴承转动套接在圆柱槽内,多个所述主动锥齿轮均匀固定套接在伸缩杆的杆壁外,所述转动螺杆通过第二滚珠轴承转动套接在通槽内,所述从动锥齿轮固定设置在转动螺杆的一端且与主动锥齿轮啮合,所述限位杆螺纹套接在转动螺杆的一端杆壁外,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开设有与转动螺杆匹配连接的螺槽,所述限位槽开设在第一L形卡紧板和第二L形卡紧板对应矩形缺槽的内壁,所述转块固定设置在伸缩杆的上端,所述固定槽开设在矩形定位插块的前端且与转块对应卡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430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应用于潮汐车道的可移动收缩护栏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化粪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