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重症临床用吸氧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45585.3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20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郑蓓蓓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蓓蓓 |
主分类号: | A61M16/08 | 分类号: | A61M16/08;A61M25/02;A61G7/05 |
代理公司: | 保定国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43 | 代理人: | 吴蓉 |
地址: | 562400 贵州省黔西***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症 临床 吸氧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重症临床用吸氧管,包括吸氧管本体,所述吸氧管本体上间隔设置有发亮段,所述发亮段内包括套接在吸氧管本体外壁上的外防护层,以及喷涂在所述外防护层外壁上的发光颜料,所述吸氧管本体的外壁上安装有管定位组件和转轮,所述管定位组件内包括左右对应设置的第一防护块和第二防护块,所述第一防护块和第二防护块相邻一侧的外壁上均形成有前后贯穿的弧形槽,所述管定位组件通过弧形槽的方式套接在吸氧管本体的外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吸氧管本体上设置发亮段和管定位组件,解决了吸氧管不便于定位固定,不能对管道进行梳理,以及吸氧管缺少夜间发亮功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重症临床用吸氧管。
背景技术
在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上,经常要用到吸氧管给病人吸氧,目前临床医疗上使用的吸氧管多为直管,前端平直,其在使用时能够满足其基本的使用需求,重症患者吸氧管的使用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重症患者的使用体验及效果。
现阶段的重症患者吸氧管存在以下问题:
1、首先,吸氧管缺少管定位组件,不能将吸氧管固定在床侧板或者其他物体上,进而不能对吸氧管的管道进行定位梳理,不便于吸氧管的使用。
2、其次,重症患者吸氧管的使用方式非常重要,在夜晚时为了方便患者休息常常要把灯关掉,这样吸氧管就会看不清楚,当亲属靠近时容易不小心碰触到吸氧管,进而影响吸氧管的使用安全,现阶段的吸氧管缺少发亮段,不能在夜间发出光,进而使得人们容易看清。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症临床用吸氧管,通过在吸氧管本体上设置发亮段和管定位组件,解决了吸氧管不便于定位固定,不能对管道进行梳理,以及吸氧管缺少夜间发亮功能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症临床用吸氧管,包括吸氧管本体,所述吸氧管本体上间隔设置有发亮段,所述发亮段内包括套接在吸氧管本体外壁上的外防护层,以及喷涂在所述外防护层外壁上的发光颜料,所述吸氧管本体的外壁上安装有管定位组件和转轮,所述管定位组件内包括左右对应设置的第一防护块和第二防护块,所述第一防护块和第二防护块相邻一侧的外壁上均形成有前后贯穿的弧形槽,所述管定位组件通过弧形槽的方式套接在吸氧管本体的外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防护块的顶部和第二防护块的顶部之间通过转轴座的方式连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防护块靠近第二防护块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卡槽,且第二防护块靠近第一防护块的一侧底部固定有卡扣,所述卡扣卡接于卡槽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防护块的下端及第二防护块的下端设置有吸铁石部分,且第一防护块的前后两端及第二防护块的前后两端均形成有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氧管本体的一端连接有吸氧支管,且吸氧支管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吸氧支管的末端均安装有吸氧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吸氧支管的外壁上粘接有胶结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氧管本体靠近吸氧支管的外壁上固定有控制柄,且控制柄的外部设置有防滑部。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症临床用吸氧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蓓蓓,未经郑蓓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455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快捷拆卸的挖机分筛斗
- 下一篇:一种建筑垃圾粉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