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工碟簧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46397.2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13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韦源源;刘子越;王万里;龚俊杰;吴佳馨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28/34 | 分类号: | B21D28/34;B21D28/26;B21D45/02;B21D43/2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董旭东;赵荔 |
地址: | 225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碟簧加工技术领域内的一种加工碟簧的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连接有下模架,下模架上方的底座上连接有上模架,上模架的下侧固定有上模座,上模座内固定有凹模,凹模内连接有可上下活动的凸模,下模架上固定连接有下模座,下模座内连接有与凹模形状相同的卸料模,卸料模内设有固定不动的凸凹模,卸料模可自动复位,在自然状态下,凸模和凹模的下侧齐平,凸凹模的上侧低于卸料模的上侧,凸模向上移动且无外力作用时,凸模自动复位至自然状态,凸凹模上开有通气孔,上模座外的上模架上连接有卸料机构,卸料机构包括可左右且可上下摆动的卸料板,弹出的产品可落到卸料板上;本实用新型可简化加工工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碟簧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工碟簧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加工碟簧时,需要先将坯料车削成环形薄片,再在冲床上将车削好的圆形薄片进行冲孔,最后再对其进行热处理,此设计中,冲孔时薄片难以精准对中,工序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加工碟簧的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加工麻烦的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简化碟簧加工工序,结构合理,加工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加工碟簧的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下模架,下模架上方的底座上连接有上模架,所述上模架的下侧固定有上模座,所述上模座内具有上模腔,所述上模腔内固定有凹模,所述凹模内连接有可上下活动的凸模,所述下模架上固定连接有下模座,下模座内连接有与凹模形状相同的卸料模,卸料模可上下活动且可自动复位,卸料模上具有连接腔,所述下模座内连接有凸凹模,所述凸凹模向上伸进连接腔内,所述卸料模可自动复位,在自然状态下,凸模和凹模的下侧齐平,凸凹模的上侧低于卸料模的上侧,凸模向上移动且无外力作用时,凸模自动复位至自然状态,凸凹模的形状与凸模的形状相同,卸料模的形状与凹模的形状相同,凸凹模上开有通气孔,所述上模座外的上模架上连接有卸料机构,所述卸料机构包括可左右且可上下摆动的卸料板,弹出的产品可落到卸料板上,卸料板远离下模架的一端向下倾斜。
本实用新型配合电动气泵使用,使用气泵经通气孔将冲孔落下的废料向上吹起离开下模架;本实用新型工作时,输送机构自动将料带往下模座上侧输送,料带(料带为零硬度的钢带)被输送至设定位置时,输送机构停止输送,上模架向下冲,上模架带动凹模向下冲压,凹模推动卸料模下移,凸模上移,凸凹模实现冲孔,成品加工完成,成品在卸料模的弹力作用下向上弹出,弹出的成品落到卸料板上,成品沿着卸料板滑落到统一收集产品的集料箱内;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工作可靠,可应用于加工碟簧的工作中。
为了进一步实现集料,所述卸料机构包括铰接在上模架下侧的两个上连杆,两个上连杆在前后方向上朝外的一侧分别铰接有下连杆,所述下连杆的下部铰接在底座上,上连杆和下连杆的交叉处连接有推拉杆,所述推拉杆伸向下模架的一端连接卸料板的一端,卸料板的另一端向下倾斜,所述推拉杆上开有滑动槽,上连杆和下连杆的交叉处可沿着滑动槽滑动,所述卸料板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与卸料模位置对应,下连杆向上伸出的一端铰接有上摆动杆,上连杆的下端铰接有下摆动杆,所述下摆动杆倾斜向上伸出的一端、推拉杆远离卸料板的一端和上摆动杆倾斜向下伸出的一端铰接在一起;此设计中,上模架向下冲压时,上连杆在左右方向上向外摆动,上连杆带动下连杆向外摆动,上摆动杆和下摆动杆在上连杆和下连杆的作用下向外摆动,上摆动杆和下摆动杆带动推拉杆向外且向下摆动,卸料板摆动至下模架外且在下模架的下方,当上模架上移时,冲压好的成品被弹至卸料板上方,卸料板反向摆动,卸料板摆动至成品下方,成品沿着卸料板滑落出去。
为了进一步实现凸模和卸料模的自动复位,所述凸模的上端抵触在限位阶上侧,凸模上套装有上复位弹簧,所述上复位弹簧的上端与限位阶下侧接触,上复位弹簧的下端与凸模的下部接触,所述凸凹模上套装有下复位弹簧,所述下复位弹簧的上端与卸料模的下侧接触,下复位弹簧的下端与凸凹模的下部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463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固定的高柔性拖链电缆
- 下一篇:近弱视理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