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于喀斯特地区的线路杆塔回型桩锚复合基础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46893.8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75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翔;吴征;翁兰溪;陈允清;陆洲;陈旭林;林必挺;陈孝湘;周凯敏;李宏进;翁宇亮;江敏;池金明;吴勤斌;杨巡莺;杨卓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14 | 分类号: | E02D27/14;E02D27/50;E02D27/42;E02D5/74;E02D15/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展晖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1 | 代理人: | 赵新飞 |
地址: | 350003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于 喀斯特 地区 线路 杆塔 回型桩锚 复合 基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电线路杆塔在喀斯特地形下的基础方案,特别是一种适于喀斯特地区的线路杆塔回型桩锚复合基础,中心为桩基础,周围为布设在桩基础四周边的锚杆基础和位于桩基础中部位置并含围桩基础的板式钢筋笼,在截面上形成一种“回”字型构造,其中板式钢筋笼为桩基础与锚杆的连接体,同时作为承台,通过混凝土浇筑将桩基础与板式锚杆基础连接形成统一的整体,为桩基础提供承载力。本实用新型针对性应用于输电线路岩溶地区在桩基开挖过程中遇到基底大型溶洞时,有机结合桩基础和板式锚杆复合基础,提升综合上拔/下压承载力,有效解决岩溶地质对输电线路建设的不良影响,确保基础受力满足承载力要求、无需避开溶洞、确保施工工期、减少施工投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电线路杆塔在喀斯特地形下的基础方案,特别是一种适于喀斯特地区的线路杆塔回型桩锚复合基础。
背景技术
喀斯特地貌是一种带有溶洞地质的区域,这些溶洞位于岩石层下方,高低无法预测。喀斯特地区的线路建设在前期的勘察过程中,钻探勘察往往仅能勘察局部一个点的地层分布情况,不能涵盖整个塔位的一个地质变化,而物探方式进行岩溶勘察也有许多局限,不能准确的判断该地区岩溶发育情况。
挖孔桩基础是输电线路山地地区常见的一种基础型式,其埋深一般会在6-15m,但是若挖孔桩底部遇到溶洞,其桩端受力性能折减,往往不能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因此在碰到溶洞时,一般采取两种方案:一是采用毛石灌浆方式填充溶洞,但由于溶洞方量无法估计,因此投资大,费力费时,难以广泛应用;二是采用避开溶洞的方式,这就需要变换设计方案,增加大量投资,延长施工工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确保基础受力、满足承载力要求、无需避开溶洞、确保施工工期、减少施工投资的适于喀斯特地区的线路杆塔回型桩锚复合基础。
本实用新型所述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适于喀斯特地区的线路杆塔回型桩锚复合基础,包括有桩基础,该桩基础包括有桩体以及位于桩体内的钢筋架构,桩体由地面向下经由土体、岩体并贯通到溶洞处,其结构要点在于,还包括板式锚杆基础,其位于土体与岩体的交接处,包括有若干根锚杆和板式钢筋笼,所述锚杆分布在桩体周围并呈正方形布列,该正方形的中心点与桩体的中心点重合,锚杆垂直地面经由土体贯插到岩体;板式钢筋笼呈矩形体栅格构造,其上端面位于土体中、锚杆上方,下端面则位于岩体中、锚杆中部位置;锚杆上端部及桩基础钢筋架构的中部均布设在板式钢筋笼范围内,锚杆箍筋绑扎各锚杆以形成锚杆基础,所述桩基础的钢筋架构、板式钢筋笼和锚杆基础通过混凝土浇筑成整体。
由此,在回型桩锚复合基础中,中心为桩基础,周围为布设在桩基础四周边的板式锚杆基础,在截面上形成一种“回”字型构造,桩基础与锚杆均嵌置在板式钢筋笼中,并通过混凝土浇筑成整体,板式钢筋笼同时作为承台,由板式钢筋笼和锚杆基础在上土下岩的地形中为桩基础提供另外的承载力,从而大大提高杆塔基础的综合承载力,使其完全满足杆塔的承载力设计要求,相比原有的灌浆封堵或者路径移位可大大节约工程投资,无需避开溶洞,确保线路工程施工工期。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进一步具体为:
所述板式钢筋笼包括合围成矩形体的六面栅格状钢筋,相邻两面栅格状钢筋通过钢筋绑扎连接。
上述板式钢筋笼还包括腰筋,矩形体四周侧的四面栅格状钢筋通过腰筋绑扎加固。
或者是:
板式钢筋笼包括横向平行布置的多根内部主筋、纵向平行布置的多根外部主筋以及腰筋,内部主筋和外部主筋均为矩形钢筋环,且外部钢筋垂直于内部钢筋分布并环套在内部钢筋的外周面上形成矩形体构造;内部主筋和外部主筋交叉接触点或者通过焊接连接,或者通过钢筋绑扎连接,内部主筋和外部主筋组成的矩形体构造的四周面为栏栅构造,栏栅构造的四周面通过腰筋绑扎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468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道检测时的信号处理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内循环式桨叶干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