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漏液检测装置及电池包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48797.7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40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蛟;胡春霞;冯全玉;吴宁宁;杨道均;李清;王学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40 | 分类号: | G01M3/40;H01M10/48;H01M10/42;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4;H01M10/6567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高爽 |
地址: | 1022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装置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漏液检测装置及电池包,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包括:绝缘层,绝缘层的上侧开设有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吸水层,设置在绝缘层的上侧;第一感应导线和第二感应导线,穿设在绝缘层内,第一感应导线和第二感应导线分别贯穿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电阻,一端与第一感应导线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感应导线的一端相连接,第一感应导线、第二感应导线和电阻形成回路;从控单元,与第一感应导线和第二感应导线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从控单元能够监测回路内的电流值;该漏液检测装置能够实时监测电池包内部的漏液情况,实现漏液预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漏液检测装置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液冷电池系统因电池温差一致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在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及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领域,该领域的应用对锂电池安全使用及提前预防要求很高。液冷电池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由于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会出现漏液现象。由于整个电池系统处于高压带电状态,如果漏液淹没电池模组极耳,会造成电池短路、漏电等情况,对乘客的人身安全及行车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所以,为最大限度地确保司乘人员的人身安全,需要在电池系统内部引入漏液检测装置,实时监测电池系统内部漏液情况,保证电池系统的安全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液冷电池冷却液泄露造成的安全隐患,提供一种漏液检测装置及电池,能够实时监测电池包内部的漏液情况,在电池包内出现冷却液泄漏时将漏液信息发送至主控单元,实现漏液预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漏液检测装置,包括:
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上侧开设有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
吸水层,设置在所述绝缘层的上侧;
第一感应导线和第二感应导线,穿设在所述绝缘层内,所述第一感应导线和所述第二感应导线分别贯穿所述第一盲孔和所述第二盲孔;
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一感应导线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感应导线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感应导线、第二感应导线和电阻形成回路;
从控单元,与所述第一感应导线和所述第二感应导线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从控单元能够监测所述回路内的电流值。
可选地,所述电阻设置在电阻终端盒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感应导线和所述第二感应导线的另一端通过转接盒与所述从控单元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盲孔和所述第二盲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盲孔和所述第二盲孔的数量相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
壳体;
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液冷板,与所述电池模组的极耳相接触;
上述的漏液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液冷板的下方,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防护等级为IP67。
可选地,所述绝缘层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绝缘垫板。
可选地,所述液冷板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通过管接头与水管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漏液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管接头的下方。
可选地,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漏液检测装置及电池包,其有益效果在于:
1、该漏液检测装置绝缘层上侧设置有吸水层,吸水层能够防止壳体内湿度较大时产生凝露,造成漏液检测装置的误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487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