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兼亲水步道功能的阶梯式过流的侧向挡水堰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49007.7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28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丽;李东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E02B3/12;E02B3/16;E01C15/00;E01C5/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张晓佩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兼亲水 步道 功能 阶梯 侧向 水堰 布置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兼亲水步道功能的阶梯式过流的侧向挡水堰布置结构。该结构沿干流岸线布置于支流入汇的河口处,分为A段和B段两种结构布置形式,及下游护坡、护底结构。A段对应支流滩地段,枯水期不过流,可供行人通行,丰水期允许过流。B段对应支流基流槽段,枯水期将支流的基流由踏石布置间隙导流至干流,同时,行人可在踏石表面穿行。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北方季节性河流支流入汇干流处,满足支流顺利入汇的同时,保证干流亲水步道的连续性及干流景观蓄水不外溢不倒流的问题。且施工便捷,运行管理简单,能大幅节约工程造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侧向流入汇的生态景观治河和亲水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兼亲水步道功能的阶梯式过流的侧向挡水堰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治河理念的不断深入发展,对生态治河、水景观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不再满足于远远的观望,而是渴望近距离的领略河流风光与水亲近。因而,亲水步行道路的设置对于生态景观河道逐渐不可或缺。
当亲水步行道路遇到有支流汇入的河口时,往往亲水交通被阻断,或是采用涵或桥的形式连接交通并保证支流过流。在我国北方地区多季节性河流又称时令河,在枯水季节,河床内只有基流甚至断流,而丰水季节,水流丰沛甚至洪水奔腾。为满足丰水季节的过流要求后者的设计建筑规模往往比较大,造价高,而且施工不便捷,整体景观融入性差,而枯水季节,大部分设计规模被闲置,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投资浪费,并且亲水性差。
因此,目前针对北方季节性河流支流入汇(干流)处,亲水交通连续及支流河水汇入的问题亟需开发一种,在枯水季节不影响支流的基流汇入又能满足河口处亲水交通连贯,而丰水季节,支流又可以无阻碍宣泄,且景观融入效果好的水工布置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兼亲水步道功能的阶梯式过流的侧向挡水堰布置结构,解决北方季节性河流支流入汇(干流)处,满足支流顺利入汇的同时,保证干流亲水步道的连续性及干流景观蓄水不外溢不倒流的问题,且结构外貌要融入水景观规划中。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兼亲水步道功能的阶梯式过流的侧向挡水堰布置结构,该结构沿干流岸线布置于支流入汇口处,分为A段和B段,即分别对应支流的滩地段和基流槽段,及下游护坡、护底结构。
A段对应支流滩地段,枯水期不过流,可供行人通行,丰水期允许过流。A段从下至上结构层依次为第一素混凝土垫层、混凝土护底Ⅰ型。B段对应支流基流槽段,枯水期将支流的基流由踏石布置间隙导流至干流,同时,行人可在踏石表面穿行。B段从下至上结构层依次为第二素混凝土垫层、混凝土护底Ⅱ型、脚踏石。支流入汇口出口至干流河底位置设置护坡,护坡后接护底。护坡、护底由下至上的结构层包括:砂砾料、防渗层、碎石垫层、格宾石笼。
通过A段、B段的阶梯布置结构使支流入汇口两侧亲水步道交通得以贯通,枯水季节支流基流可以经由B段(2)顺利汇入主槽,丰水期A段、B段同时过流。
所述结构适宜修建在入汇口处支流设计河底高于干流设计河底的情况,且适用于入汇口两侧有亲水步道交通需贯通的情况。
首先修整支流入汇口,形成平整的滩地及宽浅式的基流槽。
所述结构A段修建在支流滩地段位置,可为一段也可为一段以上,由支流入汇口处支流形态决定。
所述结构B段修建在支流基流槽段位置,可为一段也可为一段以上,由支流入汇口处支流形态决定。
所述脚踏石顶面底面两面平整,最小边长不小于30cm,底面座浆。脚踏石排放间距为25cm至35cm。脚踏石在与上下游亲水步道宽度相适应的范围内分散、错落布置,规格、形式可多样化,满足通行顺畅及景观效果的要求。
所述踏石厚度参照混凝土护底Ⅰ型与混凝土护底Ⅱ型高差,上下浮动±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490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