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振动火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53013.X | 申请日: | 2020-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991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何炳财;黄志岳;梁佐飞;何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兴县凌铭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7/06 | 分类号: | F24C7/06;F24C15/08;F24C15/10;A47J27/10;A47J4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7499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新城镇黄岗开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振动 火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振动火锅炉,包括锅体、电阻丝加热器、底座、振动机构和支撑柱,所述锅体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电阻丝加热器环绕贴合于所述锅体底面,所述振动机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振动机构位于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底座的顶部开口,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与所述振动机构的数量一致,多个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一一对应地连接在多个所述振动机构的顶部,多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抵接在所述锅体的底部,所述锅体内部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食物的漏勺。本技术方案用于解决现有火锅炉存在食物受热不均和糊底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振动火锅炉。
背景技术
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且历史悠久;现有的火锅炉包括燃气炉、电加热炉、炭烤炉等多种形式。
人们在吃火锅时,通常需要将食物浸没在火锅底料中,主要通过筷子或漏勺将食物进行夹持或放置,在将食物放置入火锅后,通常会抖动食物以使食物与火锅底料充分接触,如不进行抖动,则可能导致食物受热不均,尤其是肉类存在夹生的问题,另一方面,火锅炉底部的食物由于长时间不动,容易造成糊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振动火锅炉,以解决现有火锅炉存在食物受热不均和糊底的问题,该振动火锅炉能够在加热的过程中对锅体施加振动,从而避免底部食物糊底,同时也提高了食物的受热均匀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振动火锅炉,包括锅体、电阻丝加热器、底座、振动机构和支撑柱,所述锅体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电阻丝加热器环绕贴合于所述锅体底面,所述振动机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振动机构位于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底座的顶部开口,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与所述振动机构的数量一致,多个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一一对应地连接在多个所述振动机构的顶部,多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抵接在所述锅体的底部,所述锅体内部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食物的漏勺。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内缘顶部环绕设置有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顶部边缘环绕设置有弹性硅胶,所述锅体设置于所述弹性硅胶上。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火锅炉还包括有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为门字形,所述锅体的两侧外壁分别设置有第一转座和第二转座,所述转动把手的底部两侧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座和所述第二转座上。
本振动火锅炉在进行使用时,操作者可通过所述漏勺将食物放置至所述锅体中,通过所述电阻丝加热器对所述锅体中的火锅底料进行加热,在加热的同时,多个所述振动机构能够对所述锅体的底部施加轻微振动,从而有利于提高火锅底料与食物之间的充分接触,不需要人为对食物进行抖动,同时,所述锅体的振动会带动底部食物产生振动,避免底部食物因为长期粘附在锅底导致的糊底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振动火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振动火锅炉,该振动火锅炉能够在加热的过程中对锅体施加振动,从而避免底部食物糊底,同时也提高了食物的受热均匀度。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兴县凌铭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新兴县凌铭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530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