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监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59099.7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64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沈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创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4N5/235;H04N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11654 | 代理人: | 刘荣娟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控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监控设备,该监控设备包括壳体、摄像组件和红外光源。摄像组件固定在壳体内以用于图像采集。红外光源固定在壳体内以用于在摄像组件进行图像采集时进行红外光补光。红外光源包括红外发光二极管和覆盖红外发光二极管表面的滤光器。滤光器用于阻挡波长小于860nm的红外光。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监控设备能够消除红外补光过程中的红曝现象,减少整机厚度,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监控设备。
背景技术
在安防系统中,视频监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由于现今社会犯罪比率不断增加,具备夜视能力的监控设备所扮演的角色更加突出。隐蔽的夜视监控可通过红外摄像技术来实现。红外摄像技术是利用特制的红外光源人为产生红外辐射,产生人眼看不见而普通摄像机能捕捉到的红外光,利用普通低照度摄像机去感受周围环境反射回来的红外光,从而实现夜视功能。
常用的红外光源按照峰值波长可划分为两种规格:850nm和940nm。峰值波长为850nm的红外光源有明显的红暴现象。对于峰值波长为940nm的红外光源,如果其是插件式的,则可以做到无红曝现象,但如果其是贴片式的,依然会有轻微红曝。但是,采用插件式红外光源不但需要多一道波峰焊的生产流程,还需要人工插件、波峰焊过炉、人工剪脚等工序,故而生产成本比贴片式红外光源高很多。另外,插件式红外光源在高度上比贴片式红外光源高很多,不利于监控设备的小型化。
因此,需要一种成本低廉且无红曝的监控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外型紧凑且不存在红曝现象的监控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监控设备,其包括:壳体;摄像组件,固定在所述壳体内,用于进行图像采集;以及红外光源,固定在所述壳体内,用于在所述摄像组件进行图像采集时进行红外光补光,其中,所述红外光源包括红外发光二极管和覆盖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表面的滤光器,所述滤光器用于阻挡波长小于860nm的红外光。
可选地,所述的监控设备还包括:第一主板,固定在所述壳体内;以及第二主板,固定至所述第一主板并位于所述第一主板上方,所述第二主板具有贯穿孔,其中,所述摄像组件固定至所述第一主板并包括镜头,所述镜头延伸穿过所述贯穿孔,所述红外光源固定至所述第二主板。
可选地,所述红外光源包括多个红外发光二极管。
可选地,所述多个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数量为6个。
可选地,所述多个红外发光二极管被布置为环绕所述镜头。
可选地,所述多个红外发光二极管与所述镜头的距离相同。
可选地,所述多个红外发光二极管中的任意两个与所述镜头的距离不同。
可选地,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为贴片式。
可选地,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厚度为0.65mm。
可选地,所述第一主板和所述第二主板彼此电连接,所述监控设备还包括:控制电路,设置在所述第一主板上并与所述摄像组件和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首先,贴片式红外光源的成本较低,选择贴片式红外光源来进行红外补光能够降低整个监控设备的成本。其次,贴片式红外光源的本身比较轻薄,有利于降低整个监控设备的小型化和紧凑化。最后,通过在红外光源上设置滤光器来滤除波长在860nm以下的红外光,能够消除红曝现象。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创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创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590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散粒状食品加热均匀性及品质的射频旋转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的披萨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