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加热装置及温度检测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59323.2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03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黄新建;熊贵林;申晓雷;伍叔云;侯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6/06 | 分类号: | H05B6/06;G01K7/22;G01J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瞿璨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加热 装置 温度 检测 组件 | ||
1.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光面板,用于承载待加热器具,所述透光面板不能被第一波长范围的红外线穿透,且能被第二波长范围及第三波长范围的红外线穿透;
加热线圈,设于所述透光面板下方,用于产生电磁场以加热所述待加热器具;
温度检测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透光面板下方的第一红外探测器及第二红外探测器,所述第一红外探测器的响应波长范围为所述第一波长范围,用于接收所述透光面板发出的所述第一波长范围的第一红外线,所述第二红外探测器的响应波长范围为所述第二波长范围,用于接收所述透光面板和所述待加热器具发出的所述第二波长范围的第二红外线;
所述温度检测组件还包括导热组件,所述第一红外探测器及所述第二红外探测器均嵌设于所述导热组件内,且所述第一红外探测器的第一探测端及所述第二红外探测器的第二探测端显露于所述导热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
控制器,连接所述温度检测组件,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红外探测器接收所述第一红外线测出的第一红外信号,以及所述第二红外探测器接收所述第二红外线测出的第二红外信号;以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信号和所述第二红外信号计算所述待加热器具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组件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导热组件、第一红外探测器或第二红外探测器中,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以使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温度检测组件的温度,进而根据所述温度检测组件的温度对所述待加热器具的温度进行温度补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为金属材质,所述控制器包括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金属屏蔽罩;所述导热组件与所述金属屏蔽罩连接并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焊接有金属屏蔽罩。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包括一个导热块,且所述第一红外探测器及所述第二红外探测器均嵌设于一个所述导热块内;
或者,所述导热组件包括两个导热块,且所述第一红外探测器嵌设于其中一个所述导热块内,所述第二红外探测器嵌设于另一个所述导热块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为铜制导热组件、或氧化铝导热组件、或氧化锆导热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红外探测器的第一探测端与所述第二红外探测器的第二探测端朝向相同,所述第一探测端的中心轴和所述第二探测端的中心轴的间距小于等于2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波长范围为大于4μm,所述第二波长范围为大于2.5μm且小于4.5μm;
所述第一红外探测器与所述第二红外探测器均为热电堆红外探测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长范围为大于4μm,所述第二波长范围为小于3μm;
所述第一红外探测器为热电堆红外探测器,所述第二红外探测器为红外光电探测器。
11.一种温度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组件包括:
第一红外探测器和第二红外探测器,所述第一红外探测器的响应波长范围为第一波长范围,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波长范围的第一红外线;所述第二红外探测器的响应波长范围为第二波长范围,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波长范围的第二红外线;
导热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红外探测器及所述第二红外探测器均嵌设于所述导热组件内,且所述第一红外探测器的第一探测端及所述第二红外探测器的第二探测端显露于所述导热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5932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