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脱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61549.6 | 申请日: | 2020-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10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顾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聚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4 |
代理公司: | 杭州云睿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4 | 代理人: | 张骁敏 |
地址: | 310016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脱氮装置,包括净化池、鼓风装置、布水器、生物载体和载体截留网,生物载体位于净化池的中部、载体截留网位于生物载体的上方,净化池在载体截留网的上方设置有溢流口,净化池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承接溢流口流出废水的溢流槽,溢流槽的底端连接有废水排出管道;鼓风装置和布水器设置于生物载体的下方,布水器呈螺旋式的设置与生物载体的下方、并具有一定间距,布水器的进水端与废水进口相连,布水器上的出水口位于上半圆、且设计为倾斜的辐射型,鼓风装置包括位于布水器下方的鼓风管道、及外置并与鼓风管道相连的鼓风机,鼓风管道设置为螺旋式的盘管、并与螺旋式布水器上下错位设置,鼓风管道上设置有若干微孔曝气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脱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脱氮装置。
背景技术
氨氮是导致自然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家环保部门对氨氮的排放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废水氨氮含量较高的企业主要是养殖屠宰行业、食品加工行业、化工印染行业等。随着环保部门对排放要求的不断提高,许多原有污水处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现行的排放标准。传统的氨氮深度处理方式主要分为高级氧化、活性污泥的硝化- 反硝化工艺以及人工湿地等自然处理方式。这些工艺虽然比较成熟可靠,但是相存在问题存在如下:占地面积大,传统工艺中活性污泥的硝化-反硝化工艺以及人工湿地等自然处理方式由于硝化速率低的原因,需要很长的停留时间,导致处理池容很大,浪费了土地资源;处理费用高,由于处理氨氮的氧/氮比很高,所以需要提供更多的氧气,导致供气设备功率较大,能耐增加的同时也对运行安全留下隐患;设备环节多,操作要求高;传统除氮工艺运行设备多,操作流程复杂,对运行管理要求很高。
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是在微生物作用下,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并通过硝化反应将氨氮转化为亚硝态氮或硝态氮,再通过反硝化反应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从水中逸出,从而达到除氮的目的,是目前较为主流的污水处理方法。比如中国专利“一种生物脱氮装置”(申请号: 201510980220.X)公开了一种生物脱氮装置,包括:布水器设于净化池上部,且其进水口与净化池进水管连通;纤维填料设于布水器的下方;固体填料设于纤维填料的下方;多个净化池出水口设于净化池侧壁的不同高度位置,并且每个净化池出水口的所在高度均低于固体填料上表面;反冲洗气盘设于固体填料的下方,且其进水口与反冲洗进水管连通;反冲洗出水口设于净化池侧壁上,并且反冲洗出水口的所在高度高于固体填料上表面。
上述专利的布水器设置在净化池的上方,废水进入净化池后自流经过碳纤维填料,碳纤维填料吸收废水内的氮元素,废水从废水出口流出,这种方法废水无法充分与碳纤维填料充分接触,因此吸收效果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水高效脱氮装置,通过对池形和水力条件的优化和微生物载体的优选,提高装置的脱氮效率的同时,合理降低了能耗和土地使用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效脱氮装置,包括净化池、鼓风装置、布水器、生物载体和载体截留网,所述生物载体位于净化池的中部、载体截留网位于生物载体的上方实现生物载体的过滤拦截功能,所述净化池在载体截留网的上方设置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上设置有弧形的引流环,所述净化池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承接溢流口流出废水的溢流槽,所述溢流槽的底端连接有废水排出管道;所述鼓风装置和布水器设置于生物载体的下方、即净化池的下部,所述布水器呈螺旋式的设置于生物载体的下方、并具有一定间距,所述布水器的进水端与废水进口相连,所述布水器上的出水口位于上半圆、且设计为倾斜的辐射型,所述鼓风装置包括位于布水器下方的鼓风管道、及外置并与鼓风管道相连的鼓风机,所述鼓风管道设置为螺旋式的盘管、并与螺旋式的布水器上下错位设置,所述鼓风管道上设置有若干微孔曝气盘。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布水器管面设置的出水口倾斜朝向相邻的管面设置,所述出水口覆盖的面积位于布水器上圆面并位于120°的夹角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聚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聚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615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并条机的撕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