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天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65062.5 | 申请日: | 202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68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汤昌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汤昌顺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H01Q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7803 云南省昭***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穿戴 设备 天线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天线结构,属于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接板、插线固定杆和连接孔,插线固定杆分别位于固定接板上端的左右两侧,且插线固定杆底部的左右两端均与固定接板固定连接,连接孔分别均匀分布于插线固定杆的上端表面,且连接孔均与插线固定杆连通设置,固定接板上端的中部设有散热盘,且散热盘位于两个插线固定杆之间,固定接板的一侧边缘分别均匀分布有通孔。该种智能穿戴设备的天线结构通过合理的布局设计,使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合理的缩减了对天线的固定面积,提升了对空间的利用率,同时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可同时容纳多跟天线进行组合使用,增强了智能穿戴设备的实时信号,提高了使用体验,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天线结构。
背景技术
智能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手表、手环、眼镜、服饰等,穿戴式智能设备拥有多年的发展历史,思想和雏形在20世纪60年代即已出现,而具备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形态的设备则于70-80年代出现,广义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配合使用。
智能穿戴设备作为一种轻便易携带的产品,深受人们喜爱,但是现有的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天线结构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在实际使用时,对天线的固定面积较大,这不利于对空间的利用率,同时现有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天线结构多为单一天线的设计,无法同时容纳多跟天线进行组合使用,这会对智能穿戴设备的实时信号产生影响,降低了使用体验,实用性有待提升。
因此,需要在现有智能穿戴设备的天线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改造,以克服现有问题和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现有智能穿戴设备的天线结构结构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在实际使用时,对天线的固定面积较大,这不利于对空间的利用率,同时现有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天线结构多为单一天线的设计,无法同时容纳多跟天线进行组合使用,这会对智能穿戴设备的实时信号产生影响,降低了使用体验,实用性有待提升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天线结构,通过设置插线固定杆、通孔槽、承托底板、小型弹簧轴、限位杆和连接孔,使本装置通过合理的布局设计,使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合理的缩减了对天线的固定面积,提升了对空间的利用率,同时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可同时容纳多跟天线进行组合使用,增强了智能穿戴设备的实时信号,提高了使用体验,实用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天线结构,包括固定接板、插线固定杆和连接孔,所述插线固定杆分别位于固定接板上端的左右两侧,且插线固定杆底部的左右两端均与固定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孔分别均匀分布于插线固定杆的上端表面,且连接孔均与插线固定杆连通设置,所述固定接板上端的中部设有散热盘,且散热盘位于两个插线固定杆之间,所述固定接板的一侧边缘分别均匀分布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插线固定杆的一端均开设有通孔槽,且通孔槽的数量均为5个,并且通孔槽分别依次为等距并排分布。
优选的,所述通孔槽的内侧底部端面分别设有承托底板,且承托底板的厚度均为0.3cm,并且承托底板的底部面均与通孔槽粘结设置。
优选的,所述承托底板的上端分别均匀分布有限位杆,且限位杆分别依次为等距横向排列分布,并且限位杆均呈弧形状。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左右两侧的底部均设有小型弹簧轴,且小型弹簧轴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限位杆和承托底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内侧弧面均通过胶水紧密贴合设置有一层厚度为0.2cm的橡胶片。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昌顺,未经汤昌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650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