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恒温恒湿试验箱用水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65985.0 | 申请日: | 202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63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涂新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科唯美特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1/00 | 分类号: | B01L1/00;B01L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根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6 | 代理人: | 项丽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恒温 试验 水循环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恒温恒湿试验箱用水循环系统,应用在恒温恒湿试验箱技术领域,解决了在使用恒温恒湿试验箱时,收集的水直接从排放口排出,不能重复利用,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恒温恒湿试验箱包括箱体,箱体的一侧设置有将箱体内部加湿用的加湿桶,箱体与加湿桶相同的一侧内部设置有棉布水槽,棉布水槽设置在加湿桶的上方,棉布水槽与加湿桶之间设置有第一水管,第一水管的一端连接有水桶,第一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止水阀,第一水管上设置有将水抽至加湿桶和棉布水槽内的抽水泵,箱体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水管,第二水管与第一止水阀和抽水泵之间的第一水管连通,第二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止水阀;具有能够实现水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恒温恒湿试验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恒温恒湿试验箱用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恒温恒湿试验箱用于检测材料在多种环境下的性能,试验各种材料耐热、 耐寒、耐干、耐湿性能,适合电子、电器、通讯、仪表、车辆、塑胶制品、金属、食品、化学、建材、医疗、航天等制品检测质量之用。
现有的恒温恒湿试验箱主要的作用是将试验空间加热、制冷、加湿、除湿,在检测产品时需要保证箱体内的湿度,此时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地往加湿桶内供水以确保试验的正常进行,恒温恒湿试验箱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存在温度差,水盘及测试区内容易凝结水珠,凝结的水珠对于测试的环境不利,此时需要对凝结的水珠进行收集排放,收集的水珠直接从排放口排出,不能对这部分水进行重复利用,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恒温恒湿试验箱用水循环系统,解决了在使用恒温恒湿试验箱时,收集的水直接从排放口排出,不能重复利用,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恒温恒湿试验箱用水循环系统,恒温恒湿试验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将箱体内部加湿用的加湿桶,所述箱体与加湿桶相同的一侧内部设置有棉布水槽,所述棉布水槽设置在加湿桶的上方,所述棉布水槽与加湿桶之间设置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的一端连接有水桶,所述第一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止水阀,所述第一水管上设置有将水抽至加湿桶和棉布水槽内的抽水泵,所述箱体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与第一止水阀和抽水泵之间的第一水管连通,所述第二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止水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管上设置有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在第二水管与抽水泵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管与第二水管连通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三水管,所述第三水管与第一水管、第二水管连通,所述第三水管的一端与自动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三水管上设置有第三止水阀,所述箱体的底端设置有第四水管,所述第四水管上设置有积水盘,所述第四水管一端为排水口,所述第四水管上设置有第四止水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水管与水桶之间设置有第五水管,所述第五水管上设置有第五止水阀,所述第五止水阀与水桶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滤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恒温恒湿试验箱用水循环系统,在箱体上设置有循环水路系统和单循环水路系统,通过水路循环系统能够实现水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当水利用时间较长后,水的洁净度降低,通过增加了单循环水路系统,能够对加湿用的水单次利用,提高加湿用水的洁净度。
进一步的,通过循环水路系统和单循环水路系统,可以实现水在循环利用和单次利用后直接排出两种模式的自由切换。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科唯美特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昆山科唯美特仪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659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