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换热器和应用该换热器的空调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66882.6 | 申请日: | 202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789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姜甲元;倪雪辉;黄起建;张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0 | 分类号: | F25B39/00;F28F1/12;F28F9/02;F28F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8 | 代理人: | 杨少鹏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热器 应用 空调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包括排成两列的第一排扁管与第二排扁管,第一排扁管上设置开窗翅片,第二排扁管上设置波纹翅片。第一排扁管与第二排扁管的同一端通过连接集管连接,第一排扁管远离连接集管的一端连接有集气组件,第二排扁管远离连接集管的一端连接有集液组件。集气组件包括多个并联的第一集气管,第一集气管水平设置并与第一排扁管连接。集液组件包括第二集液管,第二集液管内部被分隔成多个独立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与第二排扁管连通。该换热器应用于空调,能达到第一排扁管和第二排扁管内部冷媒均匀分流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器和应用该换热器的空调。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的换热器,但传统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存在集流管内冷媒分流不均、翅片结构排水性差这两个技术问题,从而导致微通道换热器在热泵空调上难以应用。
为解决传统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存在的翅片结构排水性差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公开了具有带排水结构翅片的双排微通道换热器。具有带排水结构翅片的双排微通道换热器存在的技术问题为:双排扁管间的串联结构内腔大,导致冷媒压降大使得冷媒分流不均匀、换热效率低、制作成本高昂。
为解决传统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存在的集流管内冷媒分流不均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公开了双排热泵微通道换热器。双排热泵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沿空气流动方向排列成两排,两排扁管通过大尺寸的集流管相互连接。双排热泵微通道换热器存在的技术问题为:冷媒流过第一排扁管经过大尺寸集流管连接处时,由于空间突然放大数十倍,导致冷媒压力大幅下降,在第二排扁管中流速降低,换热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并且能解决双排热泵微通道换热器存在的两排间冷媒压力大幅下降导致换热效率降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排扁管与第二排扁管。第一排扁管与第二排扁管均沿空气流动方向排成两列。第一排扁管按一定片距设置多排开窗翅片,第二排扁管按一定片距设置多排波纹翅片。第一排扁管上设置开窗翅片可以对经过的空气进行扰流强化换热,从而提高换热交换效率。第二排扁管上设置波纹翅片,波纹翅片表面设置有纹路,能有效提高排除表面冷凝水的效率。
该换热器与流动气体的接触顺序为:流动的气体先接触第二排扁管再接触第一排扁管。当系统制热时,低温液态冷媒先进入该换热器的第二排扁管的内部流动,流动的气体包含了水汽,因此流动的气体与第二排扁管接触时遇冷在波纹翅片上产生大量冷凝水,而后流动的气体再接触第一排扁管时水汽含量大幅下降,因此在开窗翅片上产生较少冷凝水。液态冷媒经过第二排扁管再流入第一排扁管时由于与流动的气体进行了热交换,液态冷媒的温度也上升了不少,这样也减少了开窗翅片上冷凝水的产生。当系统制冷时,高温气态冷媒先进入该换热器的第一排扁管,再流入该换热器的的第二排扁管,流动的气体与第一排扁管接触时,第一排扁管上设置开窗翅片可以对经过的流动的气体进行扰流强化换热,从而提高换热交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器在第一排扁管上设置开窗翅片是为了系统制冷时强化换热从而提高换热效率,在第二排扁管上设置波纹翅片是为了系统制热时排除冷凝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还包括集气组件,集气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集气管和竖直设置的第二集气管。第一集气管与第一排扁管的一端连接,第一集气管的数量与第一排扁管的数量一致,多个第一集气管远离第二排扁管的一端并联在第二集气管上。第一集气管靠近第二排扁管的一端不超过第一排扁管靠近第二排扁管的端面,第一集气管的另一端超过第一排扁管远离第二排扁管的端面,第二集气管位于第一排扁管远离第二排扁管的端面的外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集气管和第二集气管均为圆柱型管道。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集气管内部空间容积大于所有第一集气管的内部空间容积之和,气态冷媒由第二集气管分流至多个第一集气管时压力不衰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668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智能空调的空调遥控器
- 下一篇:一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用的破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