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气缸执行机构的新型针灸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67373.5 | 申请日: | 202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99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剑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剑桥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H39/04;A61H39/06;A61H23/02;A61F7/00;F15B15/1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刘坤 |
地址: | 150000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气缸 执行机构 新型 针灸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气缸执行机构的新型针灸机构,属于针灸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针灸机构机械结构复杂、定位困难且有安全隐患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气缸执行机构的新型针灸机构,包括缸体、上端盖、下端盖、活塞杆、活塞、复位弹簧、支撑结构和振动马达,缸体两端分别安装有上端盖和下端盖,缸体内部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的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下端盖,活塞杆的外侧套有复位弹簧,支撑结构固定在缸体的下部,振动马达安装在缸体上。本实用新型取代了传统针灸结构需刺穿皮肤才能实施针灸的手段,提高了针灸机构的安全性,且通过支撑结构实现了定位功能。本实用新型机械结构简单,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气缸执行机构的新型针灸机构。
背景技术
智能针灸机构是传统针灸理论、机械设计与计算机等技术相结合的成果。智能针灸机构根据专家或“专家”系统给出的针灸方案,会对患者的穴位定位,并进行针灸治疗。当前现有的智能针灸机针灸执行前端多采用机构来实现针灸动作,这样使得整个机构结构变得复杂化,同时也会增加控制系统,传感系统等的设计难度,增加了成本,且到目前为止,由于关键技术的限制,通常一台智能针灸机构的成本都是十分高昂的。目前虽然国内外研究着在穴位自动定位的问题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仍然不能确保穴位的定位的准确度;针灸治疗通常需要将针刺进患者的皮肤刺激穴位,以来达到治疗的效果,但由于环境、机构系统的复杂性,并不能够保证机构在针灸时的安全问题。综上所述,目前现有的针灸机构的机械结构复杂、成本高,使用时定位困难且用针灸针刺入皮肤易产生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针灸机构机械结构复杂、定位困难且有安全隐患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气缸执行机构的新型针灸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气缸执行机构的新型针灸机构,包括缸体、上端盖、下端盖、活塞杆、活塞、复位弹簧、支撑结构和振动马达,所述缸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上端盖上开有通孔,上端盖的一端与大气相通,上端盖的另一端与缸体内部相通,缸体内部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的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下端盖,所述活塞杆的外侧套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紧挨活塞,复位弹簧的另一端紧挨下端盖,所述支撑结构固定在缸体的下部,所述振动马达安装在缸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和加热电阻丝,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环向固定在缸体的下部,所述加热电阻丝安装在第一支撑体之间第二支撑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为圆形或多边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之间安装有第一调整片和第二调整片,所述第一调整片安装在第一支撑体上,所述第二调整片安装在第二支撑体上,所述加热电阻丝安装在第一调整片和第二调整片之间,所述第一调整片、第二调整片和加热电阻丝组成的结构安装在缸体与下端盖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整片和第二调整片为圆形或多边形。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马达通过振动马达固定架连接在缸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端盖与缸体之间安装有上端盖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活塞密封圈,所述活塞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活塞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剑桥,未经王剑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673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中医针灸用诊疗箱
- 下一篇:一种转移式涂布胶辊在线清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