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灯眼导光板、背光源及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73691.2 | 申请日: | 202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752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徐贤强;潘火星;姜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温宏梅;谢松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灯眼 导光板 背光源 移动 终端 | ||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无灯眼导光板,其包括导光板本体,导光板本体设置有与灯条接触的非可视区域,以及用于消除灯眼的网点补偿结构;网点补偿结构设置于非可视区域上对应灯条的两相邻灯中间的位置处,在设置于导光板本体与反射片接触的端面上。通过在导光板本体上设置网点补偿结构,使得无灯眼导光板对应灯条两相邻灯的位置处吸收更多的光线,更多的光线从网点补偿结构处射入无灯眼导光板中;即灯条发出的光线更多的从对应两相邻灯的中间位置处射入无灯眼导光板中,有效的提升该区域的亮度,实现了有效的匀光处理,有效的均衡正对灯的位置处的亮度,与正对两相邻灯的中间位置处的亮度,避免出现正对灯的位置处出现过亮的灯眼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无灯眼导光板、背光源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背光源一般设置有光源、导光板、反射片、匀光模组等组件,但是现有背光源因为尺寸限制,造成灯源到导光板的可视区域距离过小,而灯源上灯与灯之间的间距又比较大,并且每个灯的发明角度又是固定不变的,这就造成灯源发出的光线射入导光板后,不能及时有效的匀光,使得在靠近灯源一端出现明显的明暗差异,正对灯的区域的亮度明显高于,正对灯与灯之间的区域的亮度,出现明显的灯眼缺陷。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无灯眼导光板、背光源及移动终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源的无灯眼导光板存在灯眼缺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灯眼导光板,其包括:
导光板本体,
所述导光板本体设置有与灯条接触的非可视区域,以及用于消除灯眼的网点补偿结构;
所述网点补偿结构设置于非可视区域上对应灯条的两相邻灯中间的位置处,在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本体与反射片接触的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网点补偿结构沿所述导光板本体长度方向的延伸长度为0.320mm±0.050mm;
所述网点补偿结构沿所述导光板本体宽度方向的延伸长度为1.920mm±0.050mm。
进一步的,所述网点补偿结构设置有多个呈梯形集成设置的多个网点;
所述网点的相对所述导光板本体凸起,且凸起的高度为0.38μm±0.05μm。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本体靠近所述灯条的一端设置有台阶结构,所述台阶结构的最大厚度为0.42mm±0.02mm;
所述台阶结构沿所述导光板本体长度方向的延伸长度为0.75mm±0.05mm;
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台阶结构以外的区域的厚度为0.34~0.37mm。
进一步的,所述台阶结构与所述导光板本体背离反射片的端面呈6°±0.05°。
进一步的,所述网点补偿结构设置于所述灯条上两相邻灯的中垂线的延伸线上;
所述导光板本体与反射片接触的端面还设置有匀光网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背光源,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无灯眼导光板。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源还包括:
胶铁、灯条、反射片、光学膜片组件和显示屏;
所述反射片、无灯眼导光板、光学膜片组件自下至上设置于所述胶铁中;
所述灯条设置于无灯眼导光板的非可视区域的一端和胶铁之间;
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胶铁和光学膜片组件之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736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液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玻璃加工用切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