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载体膜的覆盖膜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74601.1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70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李韦志;林志铭;李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雅森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雅森电子材料科技(东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H05K3/28;B32B27/20;B32B7/12;B32B27/28;B32B7/06;B32B3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周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12 | 代理人: | 周雅卿 |
地址: | 21533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载体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载体膜的覆盖膜,包括载体层;第一绝缘层,形成于所述载体层上;以及接着剂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使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载体层及接着剂层之间;其中,所述载体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层接触的一面的表面粗糙度为1至10000nm,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载体层接触的一面的表面粗糙度为1至10000nm。本实用新型通过绝缘层及载体层粗糙度设计的匹配,而无需在载体层上添加离型剂,提升绝缘层、载体层间的离型操作性,是利用该覆盖膜产生的印刷电路板的可靠度提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电路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载体膜的覆盖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在工业设计方面,越来越重视电路布局不外露、美观、视觉保护等要求,因而有色覆盖膜(例如,黑色聚酰亚胺膜)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市面上聚酰亚胺膜的生产主要使用流延法(casting)。然而,流延法的拉伸制程会使形成的聚酰亚胺膜残留应力。
此外,聚酰亚胺膜也存在薄型化设计的瓶颈,难以顺应电子产品轻薄化的发展趋势。具体而言,当聚酰亚胺膜厚度缩小至5~7.5μm时,机械强度、加工操作性、弯折性等基本技术指标皆无法达到业界规范的要求,而且良率低落。
为了解决上述瓶颈,现有的做法是,将现有有色聚酰亚胺膜替换成含有色清漆型绝缘层的覆盖膜,具体而言,此种覆盖膜包含有色清漆型绝缘层、有色接着剂、搭配载体及离型膜。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有色清漆型绝缘层无须拉伸制程,无残留应力、尺寸安定性佳,而且清漆型绝缘层借由涂布制膜而直接生成于载体层上,对下游制程更易加工。不但如此,通过改变树脂、掺杂各类粉体、调整掺杂粉体比例或粒径等方法,还能使有色清漆型绝缘层得到高阻燃性、高离子纯度、高硬度、高导热性、极佳离子迁移性、优良接着力、低反弹力、高柔软性、可低温加工、高散热性、高硬度、极佳耐热性、优良电气性能等多种优点。然而,为了使覆盖膜达到足够的显色要求,往往添加大量粉体于有色清漆型绝缘层中,反而造成覆盖膜机械特性不足。
此外,现有载体中会添加含有机硅的离型剂,以利于载体与绝缘层或聚酰亚胺膜之间的分离操作。例如,如中国台湾专利TW 201808062公开使用硅烷化合物的离型层,来达到聚酰亚胺膜与载体的分离。又例如,中国台湾专利TW I608791B公开的电磁波遮蔽材是通过涂布氨基醇酸树脂或硅树脂等离型剂,再经过加热干燥实施使载体得以分离。然而,此类做法会形成有机硅残留,进而导致后续PCB电镀制程可靠度下降的问题。
有鉴于此,业界仍需研发和改良覆盖膜,以满足无残留应力、尺寸安定性佳、显色性足、高遮蔽性、机械强度优、加工操作性佳、弯折性佳、不添加含有机硅的离型剂等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载体膜的覆盖膜,其不但利用有色绝缘层搭配有色接着剂提供高遮蔽性,可降低绝缘层,因而提高整体机械强度提高。本实用新型还通过绝缘层及载体层粗糙度设计的匹配,促成绝缘层、载体层间的离型操作,而无需在载体层上添加离型剂。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层无须拉伸制程,无残留应力、尺寸安定性佳。由于载体层中不添加离型剂、绝缘层中粉体添加量低,整体的机械特性能获得提升。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覆盖膜特别适用于高密度组装的线路板中,应用于电子产品(例如,无线充电器、手机、计算机)或超薄覆盖膜设计,均能带来极佳的散热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具载体膜的覆盖膜,包括载体层;
第一绝缘层,形成于所述载体层上;以及
接着剂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使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载体层及接着剂层之间;
其中,所述载体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层接触的一面的表面粗糙度为1至10000nm,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载体层接触的一面的表面粗糙度为1至10000nm。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雅森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雅森电子材料科技(东台)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雅森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雅森电子材料科技(东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746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过滤结构的搅拌机
- 下一篇:一种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反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