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节预制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76033.9 | 申请日: | 202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19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媛;古思;王清江;王悦;张继文;杜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1/82 | 分类号: | B28B21/82;B28B21/86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邓锋 |
地址: | 4000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节预制模具,涉及混凝土管领域,包括内模、外模、下端模和止水钢环;内模具有空腔且底端设有开口;外模套设于内模上且分为左半模和右半模,左半模和右半模可拆卸连接且两半模之间设有密封结构,左半模和右半模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吊耳,吊耳对称分布于对应半模的两端;下端模分为承托部和安装部,安装部固定连接在承托部的环侧;承托部套设于内模上,安装部可拆卸连接于外模的底端;止水钢环位于内模和外模之间,止水钢环位于内模的底部且固定连接于所述承托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振动法生产混凝土管需要较高的厂房;以及脱模过程中,外模和混凝土管相对滑动时间较长进而易损坏产品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节预制模具。
背景技术
混凝土管,是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制作的管子,用于输送水、油、气等流体;常采用离心法、振动法、滚压法、真空作业法以及滚压、离心和振动联合作用的方法制成;其中,振动法较其他方法而言,其生产的混凝土管质量较高且振动法能适用于大管径混凝土管的生产,因而振动法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现有技术中,振动法生产混凝土管脱外模过程中,采用吊机沿竖直方向直接将外模吊出;在吊出外模过程中,外模和刚成型的混凝土管的相对滑动时间较长,稍不注意就容易对混凝土管进行磕碰,进而损坏混凝土管;且采用上述脱外模方法,对厂房的高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节预制模具,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振动法生产混凝土管需要较高的厂房;以及脱模过程中,外模和混凝土管相对滑动时间较长进而易损坏产品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管节预制模具,包括内模、外模、下端模和止水钢环;所述内模具有空腔且底端设有开口;所述外模套设于所述内模上且分为左半模和右半模,所述左半模和右半模可拆卸连接且两半模之间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左半模和所述右半模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吊耳,所述吊耳对称分布于对应半模的两端;所述下端模分为承托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承托部的环侧;所述承托部套设于所述内模上,所述安装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外模的底端;所述止水钢环位于所述内模和所述外模之间,所述止水钢环位于所述内模的底部且固定连接于所述承托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为:将外模分为左半模和右半模且将左半模和右半模可拆卸连接以及在外模顶端对称布置吊耳;脱外模时,首先将外模拆分为左半模和右半模,然后将下端模和外模拆离,最后通过吊机吊住吊耳,在吊机的带动下,左半模和右半模缓缓向两侧远离混凝土管,完成外模的脱模。在左半模和右半模之间设置密封结构以及在内模和外模之间设置止水钢环,用以对浇筑中的混凝土进行密封作用;在内模底端设置开口便于混凝土震动器的安装;将承托部套设于内模上,便于对内模进行脱模。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外模分为左半模和右半模,且将两半模可拆卸连接,在两半模顶端对称布置吊耳;实现了脱外模过程中,在吊机的作用下,两半模缓缓远离内模,使外模和混凝土管之间不再存在相对滑动,有利于脱外模过程中对混凝土管质量的保证;外模沿水平方向脱模取缔了传统的沿竖直方向脱模,因而降低了厂房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节预制模具的拆分状态左向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节预制模具的拆分状态右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节预制模具的装配状态右向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节预制模具的装配状态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节预制模具的A-A剖视图。
上述附图中:1、内模;21、左半模;22、右半模;3、密封结构;4、吊耳;51、承托部;52、安装部;6、止水钢环;71、盖板;72、安装板;711、凸起;712、布料通孔;8、把手;9、加强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760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按扣冲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沥青油渣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