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密封测试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79718.9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21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祥龙嘉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 测试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气密封测试设备,包括基台和测试功能部。测试功能部包括有气密测试模具和转盘。转盘布置于基台的正上方,且在驱动力的作用下绕其中心轴线进行旋转运动。气密测试模具包括第一下模、第二下模和上模。第一下模、第二下模均与转盘相固定,且相互错位180°而置。上模布置于转盘的正上方,且在驱动力的作用下以实现与第一下模或第二下模的扣合动作。在上模、第一下模、第二下模分别设置有上容纳分腔、用来置入待测试产品件的第一下容纳分腔、第二下容纳分腔。上模开设有进气孔。这样一来,一方面,提高了产品件的气密性测试效率;另一方面,气密封测试设备的检测效能以及劳动力均得到充分的释放、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气密封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车载镜头对防水等级有着十分严苛的要求。因为当车载镜头处于潮湿环境时,水汽及灰尘容易进入保护壳内,导致设备起雾、蒙尘、损坏。所以,生产商会对车镜头进行密封性检测,鉴定产品是否达到防水等级要求。以车载镜头的后盖板为例,如图1中所示,其主要由绝缘塑胶体和接线端子构成。在绝缘塑胶体上开设有一系列插孔,以用来插入、装配上述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和插孔之间的装配精度对车载镜头的整体密封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当接线端子相对于插孔的间隙值超差时,水或水蒸气极易顺延着间隙而进入到车载镜头的内部。
在车间生产阶段,需借助于气密封测试设备来完成对后盖板的气密封性测试。在现有技术中,气密封测试设备包括基台和第一测试功能部。第一测试功能部主要由气密测试模具、转盘、旋转驱动单元以及直线驱动单元等几部分构成。气密测试模具由下模和上模构成。转盘用来承载下模,且在旋转驱动单元驱动力的作用下进行周向旋转运动。上模布置于转盘的正上方,且在直线驱动单元驱动力的作用下沿着上下方向进行位移运动以实现与下模的扣合动作。在上模、下模分别设置有用来置入待测试后盖板的上容纳分腔、下容纳分腔。在上模内通入压力空气,进而以完成对后盖板的气密性测试。在实际测试进程中,首先,操作人员经待测试后盖板插装于下模内,而后转盘绕其中心轴线进行周向旋转运动,直至与上模沿着上下方向相对位,随后,上模在直线驱动单元的作用下相向于下模进行位移运动,直至实现与下模的完全扣合,随后,向上容纳分腔中充入压力空气以检测后盖板的气密封;当测试完成后,上模在直线驱动单元的作用下进行抬升动作,以实现与下模的脱离,而后,转盘绕其中心轴线继续进行周向旋转运动,直至停靠于操作人员的正前方;随后,操作人员取出已经测试完成的后盖件,重新置入另一件待测试的后盖件;持续不断地循环上述动作过程。由上所述的操作流程可知,两次气密性测试进程之间存在较长的时间间隔。这样一来,一方面,严重地降低了后盖板的气密性测试效率,不能满足车载镜头生产流水线对节拍的要求;另一方面,气密封测试设备的检测效能不能被充分的释放、利用,且期间存在有劳动力被大量闲置、浪费的现象,从而间接地提高了后盖板的气密封测试成本。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故,本实用新型设计人员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以及缺陷,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经过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技术人员的不断实验以及修改,最终导致该款气密封测试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气密封测试设备,其包括基台和第一测试功能部。第一测试功能部包括有气密测试模具、转盘、旋转驱动单元以及直线驱动单元。转盘水平地布置于基台的正上方,且在旋转驱动单元驱动力的作用下绕其中心轴线进行周向旋转运动。气密测试模具包括第一下模、第二下模和上模。第一下模、第二下模均与转盘相连接、固定,且跟随其进行同步旋转运动。第一下模和第二下模相互错位180°而置。上模布置于转盘的正上方,且在直线驱动单元驱动力的作用下沿着上下方向进行位移运动以实现与上述第一下模或第二下模的扣合动作。在上模、第一下模、第二下模分别设置有上容纳分腔、用来置入待测试产品件的第一下容纳分腔、第二下容纳分腔。上模开设有用来通入压力气体、且与上容纳分腔相沟通的进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祥龙嘉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祥龙嘉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797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卡接超轻型铝合金型材
- 下一篇:大口径石英管的锁紧式放置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