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减加强板、后减加强总成结构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79803.5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38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车优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2D25/18;B62D2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高爽 |
地址: | 20140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强 总成 结构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减加强板、后减加强总成结构及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平面部,第一平面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立面部,第一平面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斜面部,第一平面部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后减加强板为轴对称结构;采用一体化的后减加强板,该后减加强板采用轴对称结构,能够实现车身左右两侧的通用,简化结构、减轻重量、节省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后减加强板、后减加强总成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越来越重要。在满足性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制造成本,减轻整车重量越来越显得重要,尤其在当今新能源车的应用中意义更加重大;一方面新能源车由于技术原因,本身的制造成本要高于燃油车,通过优化设计降低成本,以提高新能源车的竞争力;另一方便面,通过降低整车的重量,从客观上说减少了的电池能量的消耗,提高了续航里程。
后减加强板作为车身结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车身与底盘悬架之间的连接,是整车当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连接位置。在普遍的车身结构当中后减加强板的结构过于复杂,且车身左右两侧结构不通用,造成车身重量增加,成本增加,不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后减加强板、后减加强总成结构及汽车,采用一体化的后减加强板,该后减加强板采用轴对称结构,能够实现车身左右两侧的通用,简化结构、减轻重量、节省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减加强板,包括:
第一平面部,所述第一平面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立面部,所述第一平面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斜面部,所述第一平面部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后减加强板为轴对称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一斜面部的两侧设置有加强翻边。
可选地,所述第一立面部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斜面部与所述第一平面部的夹角为钝角。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后减加强总成结构,包括:
上述的后减加强板;
后轮罩内板加强板;所述后减加强板设置在所述后轮罩内板加强板的上侧。
可选地,所述后轮罩内板加强板包括第二平面部,所述第二平面部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平面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立面部,所述第二平面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斜面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平面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平面部上侧,所述第二立面部与所述第一立面部相连接,所述第二斜面部与所述第一斜面部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布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
上述的后减加强总成结构;
后悬置总成,通过后悬置总成螺杆与所述后减加强总成结构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后悬置总成设置在所述后轮罩内板加强板的下方,所述后悬置总成螺杆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减加强板、后减加强总成结构及汽车,其有益效果在于:
1、该后减加强板采用一体化结构,加工简单,成本低廉,减轻重量;
2、该后减加强板采用轴对称结构,能够实现车身左右两侧的通用,节省制造和检验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车优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智车优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798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