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园林用景观净化型生态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80507.7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55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晶晶;孟祥鑫;唐利;何晓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琸源水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周涛 |
地址: | 20033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园林 景观 净化 生态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园林用景观净化型生态处理系统,包括依次分布的进水预处理塘、景观汀步、跌水景观挡墙、一级处理区、集水渠、二级处理区、过水挡墙,景观汀步、跌水景观挡墙、一级处理区、二级处理区呈阶梯式分布,一级处理区内种植草本植物,二级处理区内种植挺水植物。将该景观净化型生态处理系统建于园林景观水池前端,使水依次经过进水预处理塘、一级处理区、二级预处理区滤料过滤、植物根系吸附、以及附着微生物的净化处理,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削减景观水池进水水源的点源污染;景观汀步、挡墙跌水、一级处理区草本植物、二级处理区挺水植物,都可以形成良好的景观元素,大大提升了处理系统的整体景观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水处理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园林用景观净化型生态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过程中,河湖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河湖生态系统健康及其恢复实践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为水质型缺水地区,常采取外河道水体作为园林景观水体初次进水及后期补水的水源,而外河道水体一般为劣V类地表水,为保障景观水体水质和水景,一般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
现有技术常采用生态洼地、人工湿地等生态系统对进水水源进行预处理,主要利用基质—微生物—植物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处理。然而,生态洼地及人工湿地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仅靠湿地植物根部传输和渗透的氧气量很少,难以在滤料处理层中营造出好氧环境,因而对于处理污染较重的进水存在一定局限性。另外,常规人工湿地种植植物为挺水植物,物种可选择性比较少,难以满足园林上景观需求。
现有技术如申请号为201911236631.2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运用于低浓度污染水体超极限净化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级A/O生化效应湿地系统、第二级A/O生化效应湿地系统和第三级前置硝化型O/A生化效应湿地系统;第一级A/O生化效应湿地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布水塘、双向垂直潜流湿地和人工复氧湿地;第二级A/O生化效应湿地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水平潜流湿地、一级表流湿地和氧化塘;第三级前置硝化型O/A生化效应湿地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高负荷增氧型垂直潜流湿地、二级表流湿地、二级水平潜流湿地和植物景观塘;人工复氧湿地与一级水平潜流湿地连通;氧化塘与高负荷增氧型垂直潜流湿地连通。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园林用景观净化型生态处理系统,设计采用景观汀步输水、多级跌水,在提升处理系统景观效果的同时增加人工湿地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另外,通过挡墙的控制,在人工湿地处理区营造景观效果较好的草本植物适生生境,进一步提升人工湿地的景观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园林用景观净化型生态处理系统,包括依次分布的进水预处理塘、景观汀步、跌水景观挡墙、多级处理区、过水挡墙,景观汀步、跌水景观挡墙、多级处理区呈阶梯式分布,多级处理区内分级种植有植物。
进一步地,多级处理区包括一级处理区和二级处理区,进水预处理塘、景观汀步、跌水景观挡墙、一级处理区、二级处理区、过水挡墙依次分布,一级处理区内种有草本植物,如羽扇豆、柳叶马鞭草、紫娇花、钓中柳、石竹等。二级处理区内种植有挺水植物,比如千屈菜、德国鸢尾、常绿水生鸢尾、路易斯安娜鸢尾、黄花鸢尾、梭鱼草等。
进一步地,一级处理区和二级处理区之间还设有集水渠。
进一步地,进水预处理塘内自下而上依次铺设陶粒和鹅卵石。
进一步地,景观汀步包括若干均匀分布的过水槽,过水槽的分布,可实现一级处理区的均匀配水;过水槽底部铺设粒径在5-8mm的水磨石,进水预处理塘水体通过景观汀步过水槽自然漫流至一级处理区。
进一步地,跌水景观挡墙上端表面设有鹅卵石贴面,鹅卵石的粒径在2-5cm,以提升挡墙景观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琸源水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琸源水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805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