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海拔地区抗震车站缩尺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83381.9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80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博识;卢校良;黄国锋;王程峰;孙平;赵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远兴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拔 地区 抗震 车站 缩尺 模型 | ||
一种高海拔地区抗震车站缩尺模型,属于抗震测试技术领域。一种高海拔地区抗震车站缩尺模型,包括从下向上依次间隔平行设置的底板、第二顶板、第三顶板;所述底板和第二顶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左顶板、第一右顶板,所述第一左顶板和第一右顶板共面设置且平行于底板;所述底板、第一左顶板、第二顶板、第三顶板依次采用立柱支撑连接,所述底板、第一右顶板、第二顶板依次采用立柱支撑连接;多根所述立柱和底板、第一左顶板、第一右顶板、第二顶板的上表面的接触点上均设置有振动测量仪。本实用新型这种测量点的布置方式,使得测试结果较为精确,对实际建设的指导意义较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震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海拔地区抗震车站缩尺模型。
背景技术
车站是供铁路部门办理客、货运输业务和列车技术作业的公共场所,车站人流量较大,车站的安全十分重要。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车站缩尺模型的抗震测试。中国专利CN105571801B公开了一种基于小型振动台模型的岩溶桩基抗震测试试验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固定装置:将基于小型振动台模型的岩溶桩基抗震测试试验装置固定在振动台上;(2)选择地震波:选择地震波类型,通过振动台自带的控制软件,将输入波的加速度峰值调整为0.05g或0.1g,振动时间按照相似比例Ct=10进行调整,得到地震波加速度时程曲线;(3)加载地震波:先进行0.05g的地震波加载,后进行0.1g的地震波加载,每次加载之前进行一次白噪声激励,对模型地震响应进行扫描存盘,用来对比模型的地震反应。本发明为地震作用下桩基下伏溶洞顶板破坏提供了较好的测试试验方法,便于合理选取溶洞顶板安全厚度,保证工程安全可靠。该方法适用于岩溶桩基抗震测试,也可以适用于其他模型测试,但是需要重新制作相关的模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海拔地区抗震车站缩尺模型,能够模拟车站的抗震情况,为车站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提升车站的安全性能。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海拔地区抗震车站缩尺模型,包括从下向上依次间隔平行设置的底板、第二顶板、第三顶板;所述底板和第二顶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左顶板、第一右顶板,所述第一左顶板和第一右顶板共面设置且平行于底板;所述底板、第一左顶板、第二顶板、第三顶板依次采用立柱支撑连接,所述底板、第一右顶板、第二顶板依次采用立柱支撑连接;多根所述立柱和底板、第一左顶板、第一右顶板、第二顶板的上表面的接触点上均设置有振动测量仪。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两根所述立柱之间的底板、第一左顶板、第一右顶板、第二顶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振动测量仪。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厚度为第三顶板的两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第一左顶板、第二顶板、第三顶板之间的立柱的高度相同,所述底板、第一右顶板、第二顶板之间的立柱的高度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左顶板和第一右顶板之间的间隙宽度等于第一左顶板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多根所述立柱和底板、第一左顶板、第一右顶板、第二顶板的上表面的接触点上均设置有振动测量仪。这种测量点的布置方式,使得测试结果较为精确,对实际建设的指导意义较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高海拔地区抗震车站缩尺模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远兴集团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远兴集团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833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无线测温组件的高低压开关柜
- 下一篇:一种燃料电池增湿器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