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机动车粉碎残余物的冲击式挤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89112.3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07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宇;沈毅;陈佑仁;陈俊豪;叶芮榄;曾皇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正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17/02 | 分类号: | B29B17/02;B29B17/00;B03C1/20;B03C1/30;B29B13/10;B29C48/475;B29C48/285;B29C48/30;B29C48/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动车 粉碎 残余物 冲击 挤出 装置 | ||
一种废机动车粉碎残余物的冲击式挤出装置,包括前端分离装置、挤出装置本体、冲击活塞、以及形状保持器,前端分离装置包括一传送带,传动带通过电机带动,传送带后端设置有非铁质废料回收仓,述传送带底部设置有铁质废料回收仓,传送带上设有电磁铁,传送带上铺设有电轨,电磁铁随着传送带移动时与电轨滑动接触,传送带底部设置铁质废料回收仓的位置不铺设电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前端将原料分离,分离出一些无法熔融的铁质废料,保证了后边的冲击、挤出过程顺利进行,后续冲击流程采用冲击燃料基材摩擦生热,使燃料基材达到高温被连续熔融挤出,而不需要额外的加热单元提供热源对燃料基材加热,也不需要耗费预热、加热的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机动车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废机动车粉碎残余物的冲击式挤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机动车辆的使用逐渐增加,而报废的机动车辆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对环境生态产生庞大的负担以及污染。这些废机动车辆经拆解、粉碎回收有价物后,仍有近30%含有例如,泡绵、塑胶、橡胶、纤维、金属、玻璃、尘土以及其他杂质等的难回收残余物,通称为「废机动车辆粉碎残余物 (ASR)。
已知能够回收废机动车辆粉碎残余物,筛选出可燃物后制成固态废弃物衍生燃料(Densified Refuse Derived Fuel,RDF-5),实现将废弃物转变成再生能源。
在已知技术中,利用废弃物原料制造衍生燃料的成型过程,其步骤包括:筛选出具有一预定尺寸的原料;通过一输送机将筛选后的原料送入加热单元逐渐加热熔融原料,加热时间约为1至2小时,使原料成为熔融状态;切除热源,将熔融的原料搅拌均匀并降温;以及降温后送入造粒(挤出)机进行造粒(挤出) 成型。
也就是说,在制造衍生燃料时,挤出装置需要一额外的加热单元与其搭配使用。在其他产业中,为了软化各种原料以再次固塑成型,挤出装置也都要求配合有一加热单元。
因此,已知技术的挤出装置的问题在于:(1)挤出装置需要配合一加热单元;(2)加热单元需要预热、加热的时间(如上所述,加热到原料的熔融温度的时间约至少1至2小时);(3)原料必须分批进入制程,待第一批原料加热成为熔融状态后,进入下一步骤时,第二批原料才能进入制程被加热,也就是说,已知的挤出装置无法连续加料,而无法连续性地进行经济型的大量生产;以及(4) 因为挤出装置的加热以及挤出造粒为两个分开的步骤,进行挤出时,原料已经降温,进一步可能固化,容易堵塞挤出口;(4)原料中含有大量的铁质金属部件,无法熔融,影响处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机动车粉碎残余物的冲击式挤出装置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废机动车粉碎残余物的冲击式挤出装置,包括
一前端分离装置,所述前端分离装置包括一传送带,传动带通过电机带动,所述传送带前端连接筛选滚筒出料口,所述传送带后端设置有非铁质废料回收仓,所述传送带底部设置有铁质废料回收仓,所述传送带上设有电磁铁,传送带上铺设有电轨,电磁铁随着传送带移动时与电轨滑动接触,传送带底部设置铁质废料回收仓的位置不铺设电轨,非铁质废料回收仓侧面设有废料出口,
一挤出装置本体,所述挤出装置本体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第三腔室,所述第二腔室连通于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之间,第二腔室具有容置空间,且第二腔室上方设置进料输入口,进料输入口上方安装有进料筒,进料筒的进料口对接废料出口,
一冲击活塞,所述冲击活塞设置在第一腔室内,冲击活塞可在挤出装置本体内进行往复运动,冲击活塞的往复运动可以与进料输入口的开口为彼此垂直的方向,
一形状保持器,所述形状保持器设置在第三腔室内,形状保持器具有第一成型开口以及第二成型开口,第一成型开口开口于形状保持器靠近第二腔室的方向的一侧,第二成型开口开口于形状保持器远离第二腔室的方向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正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正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891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衬氟球阀的固定结构
- 下一篇:一种岩棉板的分层叠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