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起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90348.9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85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成;林旭东;郭海波;傅连朋;吴毓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N15/06 | 分类号: | F02N15/06;F02N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何家鹏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动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动机。起动机包括:壳体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以可相对所述壳体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驱动齿轮用于驱动飞轮齿圈转动;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以可相对所述壳体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起动机,驱动组件能够相对壳体移动,通过移动驱动组件使其驱动驱动齿轮转动,从而使与驱动齿轮啮合的飞轮齿圈转动,通过移动驱动组件的方式使驱动齿轮带动与其始终啮合的飞轮齿圈转动,避免起动机起动时,驱动齿轮与飞轮齿圈发生顶齿、打齿、铣齿等问题,影响起动效果,同时,避免损坏驱动齿轮和飞轮齿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动机。
背景技术
起动机是支撑发动机启动的主要装置,其可将蓄电池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发动机飞轮旋转实现发动机的起动。
现有的起动机通过驱动齿轮驱动发动机的飞轮齿圈转动,从而带动发动机转动。起动机在启动发动机的过程中,需要先将驱动齿轮推出使驱动齿轮与飞轮齿圈啮合以驱动飞轮齿圈转动,驱动齿轮与飞轮齿圈啮合时常常出现顶齿、打齿、铣齿等问题,使驱动齿轮与飞轮齿圈难以完全啮合,影响起动效果,同时影响驱动齿轮与飞轮齿圈的使用寿命,另外,驱动齿轮与飞轮齿圈啮合时可能会导致起动机或飞轮的损坏,使起动机或飞轮无法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的起动机与发动机配合时发生顶齿、打齿或铣齿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起动机,包括:壳体;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以可相对所述壳体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驱动齿轮用于驱动飞轮齿圈转动;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以可相对所述壳体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起动机,驱动组件能够相对壳体移动,通过移动驱动组件使其驱动驱动齿轮转动,从而使与驱动齿轮啮合的飞轮齿圈转动,通过移动驱动组件的方式使驱动齿轮带动与其始终啮合的飞轮齿圈转动,避免起动机起动时,驱动齿轮与飞轮齿圈发生顶齿、打齿、铣齿等问题,影响起动效果,同时,避免损坏驱动齿轮和飞轮齿圈。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起动机,还可以具有如下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以可相对所述壳体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可沿所述主动轴的轴向移动的方式套设于所述主动轴。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适配,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
从动轴,所述从动轴以相对所述壳体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驱动齿轮分别套设在所述从动轴的两端。
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电磁线圈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复位件用于复位所述第一连接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磁线圈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设有轴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从动轴与所述驱动齿轮连接的一端设有限位块,所述驱动齿轮位于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从动轴靠近所述主动轴的一端开设有连接孔,所述主动轴靠近所述从动轴的一端伸入所述连接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齿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903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水利管道
- 下一篇:一种用于加弹丝生产的控油装置